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海洋所胡敦欣院士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_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10



5月22日上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表彰为山东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并为胡敦欣院士颁奖。

胡敦欣院士从事海洋学研究55年,是我国大洋环流、海洋通量(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开拓者,国际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引领者。颁奖现场,胡敦欣对年轻科技工作者提出两点殷切期望:第一,我年过八十才获得山东最高奖,希望年轻人不用到八十岁就可以获得这个奖,现在各方面环境、条件、机遇都很好,你们一定可以做到!第二,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当先,不能老是跟踪别的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创新,从跟跑逐渐变成领跑。



探大洋深处,追潜流踪迹

  胡敦欣被誉为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他发现并命名的太平洋“棉兰老潜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支由中国人发现、命名,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洋流;发现“东海冷涡”,开创我国陆架中尺度涡研究;发现“陆架上凡有上升流的地方,海底沉积必为软泥”的科学规律,并从动力学上阐明其机制;修正了沿岸上升流传统理论;在世界上率先开展陆架海洋通量研究,得出“东海是大气二氧化碳汇区”的重要结论。

  这些成果对普通人来讲或许有些遥远难解,但正是无数像胡敦欣这样的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执着坚守,推动着人类认识的拓展、技术的变革。

  几乎每次都晕船,仍坚持出海几十年

  胡敦欣出生在即墨,但直到1956年到青岛读大学时,他才第一次见到大海。彼时,他尚不知道自己会与海洋结下一生之缘。

  他遗憾的是,从前年开始,在身体条件的制约和身边亲友的劝阻下,他不再出海参加海上试验了――“我们所里的‘科学号’新船,我是真想上去看看!”

  其实,从1957年第一次出海,他就发现自己晕船晕得厉害。当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考船叫“科学一号”,船上各方面条件并不好,船体在风浪中晃得厉害。此后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里,无数次的海上试验,胡敦欣几乎每一次都要经历晕船、呕吐,可他说,这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前面三五天坚持下来,后面三四十天就好了”。这样的坚持,需要怎样的毅力?

  “我是被‘骗’进海洋研究的大门的。”胡敦欣说。胡敦欣从小就是“学霸”,他的志向是报考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山东大学海洋系(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的招生老师来到了胡敦欣所在的即墨第一中学挑选学生。当时,海洋系属于保密专业,与国防事业密切相关,又恰逢当年国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号召年轻人向科学进军,“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胡敦欣放弃了自己的“北大梦”,转而步入了海洋科学的殿堂。

  1961年,胡敦欣考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毛汉礼院士。毛汉礼先生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原本就在学习上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的胡敦欣“状态”更佳,每天三个单元的学习时间,上午、下午和晚上各四个小时。胡敦欣感念恩师的严格栽培,令自己终生受益。

  迈向大洋,发现“棉兰老潜流”

  胡敦欣最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棉兰老潜流”。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发现的洋流,也是自上世纪50年代初发现赤道潜流以来,有关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的两大重要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改变了西太平洋环流结构的传统认识,将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研究从二维推进到三维阶段,对海洋热量输送/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棉兰老岛是世界第14大岛屿,也是菲律宾境内仅次于吕宋岛的第二大岛。胡敦欣和助手们发现,棉兰老岛附近的棉兰老海流之下有一支和上层流向相反的潜流,最大流速可达30厘米/秒,平均流量近世界强流黑潮的一半,他把它命名为“棉兰老潜流”。这一发现成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走进大洋的标志性成果。

  取得这一发现并不容易。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海洋科研基本上局限于中国近海,对西太平洋环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触及。1979-1982年,胡敦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亲眼目睹了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过他的积极努力,在TOGA(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国际计划框架下,1985年中美实现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合作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6个研究所西太海洋环流与气候合作考察研究也同期开始,中科院海洋所派出了以胡敦欣为首席科学家的“科学一号”考察船参加此次活动。TOGA项目持续了五年,棉兰老潜流正是在这期间发现的。

  从跟跑到领跑,发起国际NPOCE计划

  随着TOGA项目和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的结束,西方发达国家因战略调整不再推进西太平洋的科考。胡敦欣不肯放弃,一直努力争取重启西太平洋环流研究。


  经过多年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2010年4月,胡敦欣领衔发起的“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终于获CLIVAR(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正式批准为国际合作计划,同年5月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中、美、日、韩等8个国家的19个单位参加,胡敦欣担任该合作计划的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

  NPOCE启动之后,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一号”成功布设了两套深海测流潜标,其中一套6100米深海潜标是西太平洋最深的深海潜标,获得了长达连续4年的海流实测数据,是我国首次、也为国际罕见。从2010年至2014年,棉兰老潜流、吕宋潜流、北赤道潜流相继被观测到。2015年,胡敦欣受邀领衔国内外17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述评文章,实现了我国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这些大洋深处的潜流、涡流,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西北太平洋环流密切相关的西太“暖池”,其强弱、位置对气候影响巨大。胡敦欣希望,通过研究的推进,能够建构一个模型,对我国夏季降水变化进行准确预报。
相关话题/海洋 科学 国际 院士 中国科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海洋所举办“探索塑造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_海洋研究所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举办主题为“探索塑造未来”的第十三届公众科学日,来自青岛市多所学校的青少年和岛城市民近3000人走进研究所零距离体验海洋科技魅力。同时,海洋所的“龙宫探宝”虚拟现实VR互动体验科普项目参加了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开幕式主场活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取得重要进展_海洋研究所
    “科学”号停靠在波纳佩港当地时间5月16日上午9时,“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靠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这是“科学”号首次靠泊外港,标志着中科院海洋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的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大使李杰携夫人及大使馆工作人员、援外工作人员代表等到“科学”号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中科院海洋所河口浅水型科考船“创新二”下水_海洋研究所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00吨级河口浅水型科学考察船“创新二”在山东蓬莱顺利下水。海洋所党委书记王辉、蓬莱市党组成员王成海、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轰等出席下水仪式。“创新二”由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船承建,采用双机、双可调桨、双舵方式,总长42.7米,宽8.5米,深3.8米,满载排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在黄渤海区重新发现近江牡蛎自然种群_海洋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莉研究员团队在渤海湾山东海域发现一个近江牡蛎自然种群,这是我国黄渤海区发现的唯一的连片近江牡蛎密集分布区。现场调研近江牡蛎分布情况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kensis为双壳类巨蛎属贝类,对温度、盐度和pH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河口区大型特有贝类物种,也是我国牡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将于5月20日举办第十三届公众科学日活动_海洋研究所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将举办主题为“探索塑造未来”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海洋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及动态,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欢迎岛城市民零距离体验海洋科学魅力。   一、活动时间2016年5月20日(本周六)9:00-16:00  二、活动地点  主会场:中国科学院海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突破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研究取得新进展_海洋研究所
    近日,《自然·科学报告》(NaturePublicationGroup:ScientificReports)刊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urfaceCurrentin“Hotspot”ServesasaNewandEffectivePrecursorforElNi?oPre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再添凡纳滨对虾新品种_海洋研究所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研究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水产新品种证书  凡纳滨对虾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上世纪末发起并成功引进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暨2016年度表彰大会_海洋研究所
    4月27日,海洋研究所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2016年度表彰大会。所党政班子,两院院士,研究室副研究员以上、管理与支撑部门副处长(主任)以上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常务副所长杨红生主持会议。王凡所长讲话  会上,所长王凡深入阐述了研究所未来发展战略,部署将人才工作作为研究所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利用海洋生物多糖改造传统农药方面获突破_海洋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团队在改造有机铜农药方面取得新突破,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且具有显著活性的新型大分子铜制剂——壳聚糖席夫碱铜复合物,部分样品在低浓度下(200ppm)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抑制率可达100%,远高于市售产品噻菌铜等铜制剂。相关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
  • 海洋所党委集中学习部署院“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精神_海洋研究所
    4月21日,海洋所党委理论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传达部署中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部署会议精神。党委书记王辉,所长王凡,常务副所长、党委委员杨红生,党委委员、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盾,纪委书记毕伟,纪委副书记朱继春,纪委委员尹宝树、王立先、程培周以及党办主任展翔天参加会 ...
    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