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山东省科技厅在东营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山东项目群交流推进会,9个项目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唐炜、山东省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王胜利等出席,海洋研究所杨红生副所长和项目科研团队参加了会议。

海洋所承担的“山东半岛重要海产品良种生态养殖与高值化产业链示范”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创制或应用15个新品种(系);创新设计与应用水产养殖关键设施装备300余台(套);制定标准或技术规范11项,建立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工程生产体系示范工程,形成鱼虾参贝藻健康养殖的模式与技术体系,构建在我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海洋牧场;开发了8种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建成滨州对虾养殖、东营刺参池塘养殖、烟台鱼类工厂化设施养殖、威海浅海海珍品养殖、半岛海洋农业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群。生产优质苗种200亿尾(粒)以上;示范和推广工厂化养殖水体7.28万平方米、浅海池塘养殖面积45.7万亩;建立4条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累计实现产值达70亿元。鉴定成果3项,获得奖励6项;授权专利27项;申请专利48项;制定研制标准11项,撰写论文40篇,其中SCI、EI收录37篇,发表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1部。

海洋所承担的“滨海盐碱地高耐盐经济植物筛选与规模化繁育”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已筛选成功60余种耐盐经济植物,完成了规模化栽培技术和繁育技术的研发,建立了种源繁育基地和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圃,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种苗供应能力。项目形成的技术体系和高耐盐经济植物产业技术及种源种苗繁育系统,不仅可直接利用高盐碱环境生产蔬菜、油料、饲料、中药材、水果、能源和工业原料,而且可以用于高盐碱滩涂以及内陆盐碱荒漠环境的生态修复、园林绿化、污染治理和盐碱尘暴防治以及提升区域价值。
两个项目进展良好,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书的各项指标,为接下来的项目验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相关领导和与会人员到海洋所在东营的合作基地山东利全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和考察。
会后,海洋研究所团队到滨州实地考察了对虾育苗、对虾高位养殖、光伏渔业等产业化情况,同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