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姓 名 | 曹志平 | 性 别 | 女 |
| |
出生年月 | 1965年10月 | 博\硕导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
民 族 | 汉 | 所在院校 | 曲阜师范大学 | ||
所在院系 | 文学院 | 职 称 | 教授 | ||
招生专业 | 中国古代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 | 研究领域 | 中国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 ||
| czhp9309@163.com | 联系电话 | **309 | ||
通讯地址 |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
学术简介 | (个人教育经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及获得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及学术评价等) 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词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文学。 | ||||
教研奖励 | 2009年获山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山东省第二十三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11年获曲阜师范大学教学三等奖。 2011年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6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励。 2008年获曲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
科研成果 | 《赵师侠〈坦庵词》略论》,《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 《李之仪年谱简编》(上),独立,《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第十四期。 《李之仪年谱简编》(下),独立,《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第十五期。 《论苏轼的“心安”境界及其深层思想结构》,《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4期。 《论苏轼的归隐情结及其文化心态》,《齐鲁学刊》2006年第1期。 《儒家德化自然观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文艺报》 《柳永、苏轼词及其文化整合》,《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七期。 《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齐鲁学刊》2000年第4期。 《都市的沉沦与挣扎——论柳永的恋都情结及其文化心态》,《浙江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自有一种风格——论李之仪的词学理想》,《德州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李之仪系年考证》,《中国诗歌研究》2005年8月。 《解析儒家道德规范下艳词流行的深层文化结构》,《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 《中国书名释义大词典》(256万字),参撰10万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7月。 《唐宋词艺术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2月。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选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苏、柳对峙申论》,Malaysian Chinese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of Malaya ,2012年国际词学会议论文。 《“自成一家”与苏轼关注柳永词的文化动因》,《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5期。 《论宋代女性咏梅词的审美内质》,《2011年李清照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苏、柳对峙文化动因探析》《兰州学刊》2012年第11期。 《新课程视域下中学语文教师知识能力现状调查与反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简报》2012年第1期。 《中学语文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状况调查与反思》,《新课程研究》2012年8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 | ||||
承担课题 | 2009年主持完成山东省高校教学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012年主持完成山东省高校教学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2年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柳永苏轼词文化研究》。 2008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三教会融下宋代士大夫文化心态和文学创作》(08BZW036),三人第二,在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