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简历: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生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生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1987年3月至1989年 7 月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博士生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系工作。
1997年6月-1998年6月在英国利兹大学(Leeds)访问****研究1年;
2001年9月-2002年9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UGA)高访****研究1年。
长期从事海洋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
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英国NERC项目和美国NSF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化学:(1)海水介质中的(盐效应)离子强度效应研究;(2) 海水中的CO2系统研究;(3)海水中痕量金属的分析方法研究;(4)海水中的界面相互作用研究。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1) 本科生课程:基础课:《物理化学》
专业课:《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资源化学》、《化学海洋学实习》。
(2) 研究生课程:
海洋化学专业:学位基础课《化学海洋学》、《海洋物理化学》;
学位专业课《高等海洋环境化学》;
分析化学专业:学位基础课:《高等分析化学》;
学位基础课:《水化学》。
获得奖励:
1992年获得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奖;
1994年获得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获得青岛海洋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获得青岛海洋大学优秀教师澳柯玛基金奖;
2004年获中国海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联系方式:
办公室:海化楼407
Email: hwji@ouc.edu.cn
手机:**
出版著作:
1.物理化学实验,2013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主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洋学术语 海洋化学,201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撰写人
代表性论文:
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张正斌; 姬泓巍; 刘莲生,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静电交换的复合模型——离子强度对海水中微量金属-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中国科学 (B辑) , Science in China, Ser.B, 1992年02期
2. 姬泓巍,张正斌,刘连生,辛惠蓁,微量元素铜与伊利石相互作用的离子强度效应.物理化学学报,1995,11(8):694-698
3. 姬泓巍,张正斌,辛惠蓁,微量金属与水合氧化物相互作用的介质效应.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29(105):129-132
4. 姬泓巍,宁霞,葛明,多组分比光谱导数法分析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和应用, 大学化学,2002,17(5),29-31
5. ZhangZhengbin, Ji Hongwei Liu liansheng, et al. Composite model of interfacialstepwise ion/coordination particle exchange-electrostatic exchange. Science inChina, (Series B) 1993, 36, 129
6. 姬泓巍,葛明等,海水分析实验和调查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研制,大学化学 2001,16,1,48
7. 姬泓巍,徐环,辛惠蓁,纳米碳酸钙材料的工业合成与应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120),634-640
8. 姬泓巍,徐环,辛惠蓁,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分析方法,海洋湖沼通报,2002,4,16-24.
9. 姬泓巍,宁霞,辛惠蓁,多组分体系的比光谱导数法分析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6)1001-1006.
10. 姬泓巍,宁霞,辛惠蓁,偶氮胂III-比光谱导数法同时测定混合体系中的Ca和Mg,,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137):185-190.
11. 段钢,姬泓巍,辛惠蓁,离子色谱仪的发展现状,分析仪器,2004,3,48-53.
12.朱茂旭,谢美,于红,姬泓巍,氟与聚合羟基铝-蒙脱石复合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土壤环境意义,地球化学,2005,34,278-284.
13. 朱茂旭,李艳苹,张良,姬泓巍,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磷酸根的吸附,矿物学报,2005,25(1),27-32.
14. Zhaohui Aleck Wang,Wei-Jun Cai,Yongchen Wang, Hongwei Ji, The southea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UnitedStates as an atmospheric CO2source and an exporter of inorganiccarbon to the ocean,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5,25,1917-1941
15. Liu Li ,Ji Hongwei, Liu Ying, XinHuizhe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Seawater Determined with a Microwave HeatingMethod.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5,4(2):152-156.
16 Liu Ying, Ji Hongwei, Xin Huizhen, LiuLi, A 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measuring COD of seawater.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6, 5(2):137-140.
17. 刘莹李兆新 姬泓巍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样品化学耗氧量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2006 Vol.27 No.5 62-67
18. Qi Yanxia Ji Hongwei Xin HuizhenLiu Li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opper (II) in Water Samples byKinetic-spectrophotometry. 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of
19. Ji Hongwei Xu Jian Xin Huizhen AKinetic-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ron(Ⅲ) in Water Samples. 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of
20. JI Hongwei, SHAYuanyuan, XIN Huizhen, and QI Yanxia,Measurement of TraceManganese (II) by the Catalytic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 of
21. JI Hongwei, SHENG Guiyun, XINHuizhen, and SHA Yuanyuan.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Its Related Parameters in Seawater of the North Yellow Seaand off the QingdaoCoast in October, 2007.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 of
22. JI Hongwei*, CAO Hengxia, XIN Huizhen, and LI Shuang. Study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Ni (II) by the Catalytic Kinetic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of
23. JI Hongwei, LI Shuang, XINHuizhen and CAO Hengxia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nWater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ectro-photometric Method.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of
24. JI Hongwei, SHA Yuanyuan, XINHuizhen, and LI Shua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Vanadium (Ⅴ) in Seawater and Fresh Water bythe Catalytic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Journal of OceanUniversityof
25. 姬泓巍郭会芹张晶曹恒霞,山药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 40(7):89-92
26. 包木太李一鸣 姬泓巍 等,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 30(8)75-77.
27. 李一鸣包木太 姬泓巍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 30(8)82-85.
28. 李铁杨桂朋 毕彩丰 姬泓巍 等, 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学化学,2011,26(1)31-34.
29. 姬泓巍张菲菲 辛惠蓁 曹恒霞 李双,CPA矩阵—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同时测定镍和铁混合双组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 41(5):79-84
30. 包木太王卫栋 杨桂朋 李铁 姬泓巍,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湖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34,22-24
31. 郭会芹王于,付超,姬泓巍,戴秋云,新型抗凝血多肽Hirulog-S的质量分析,Chinese Journal Of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药物分析杂志),2011,31(10),1930-1937.
32. JI Hongwei *, XU Yan, LI Shuang, XINHuizhen, and CAO Hengxia,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ron and Manganese in Water Using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atalytic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ceanic and Coastal Sea Research),2012 11 (3): 323-330
33. 徐艳余硕 姬泓巍 董铭心 王孝花 吴巧玲 戴秋云,芋螺多肽Eb1.6的制备工艺研究, 军事医学 2013,37(4),274-278
34. 王英姿,李兆新,姬泓巍,邢丽红,郭萌萌,常志强. 磺胺多辛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3)93-98.
35. 王英姿姬泓巍 李兆新 等,磺胺邻二甲氧嘧啶在牙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渔业科学与进展,2013,34(6)
36. 刘娟朱茂旭 姬泓巍,胶州湾沉积物中微生物可还原Fe(III)的定量评价及早期成岩作用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 43(11):64-70
37. 姬泓巍王丽莎 曹晓燕 等,铁的反应级数和反应表观活化能的测定,高等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4月第1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成都,51-55.
38. 王丽莎姬泓巍 李苓 等,关于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改革与管理的探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4月第1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成都,56-58.
39. 王丽莎曹晓燕 芦永红 姬泓巍 等,高等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研究第1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成都,59-62.
40. 张洪林杜敏 魏西莲 姬泓巍 孙海涛 物理化学实验(修订版),2013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青岛
41. 陈楠,林雨霏,姬泓巍,等. 费歇尔判别法鉴别原油/燃料油,化学分析计量,2014,23(2):85-87.
42. 陈娟娟,葛成凤,姬泓巍,等.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初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