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忠: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   2005年3月-2005年6月,北京语言大学强化英语,   2004年9月-2005年1月,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德语,   1993年9月-1996年6月,长春地质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获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   1986年9月-1990年7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获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6年4月-2007年4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为德国Kiel大学和IFM-GEOMAR(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4年3月-6月再次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2002年11月-2003年1月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2002年1月被聘为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被聘为青岛海洋大学教授,   1998年11月任青岛海洋大学副教授,   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讲师,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学术兼职   2007年01月01日为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会员,   2007年01月01日为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会员,   2006年10月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2004年7月为中国IO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协会会员,   2003年7月28日当选为山东省矿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863计划专家库、教育部高级专家库、山东省高级专家库、青岛市高级专家库成员,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s》、《Precambrian Research》、《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Gondwana Research》、《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质论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地质科学》、《大地构造学与成矿》、《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特约评阅人。   从事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地质学、中国大陆边缘构造、含油气盆地构造、造山带构造、大地构造和海洋地质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侧重如下研究内容:   1. 华北克拉通: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部构造带和胶辽吉造山带构造地质学,古-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重建;   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造山带的构造研究:中生代秦岭-大别山-苏鲁造山带与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折返机制,华南构造带(黔、桂、川、渝、湘、赣)和新生代台湾造山带;   3. 中国东部盆地的构造研究:拉分-逃逸盆地:渤海湾盆地和胶莱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和盆地成因;   4. 区域海底构造与大陆边缘构造:中国海域东海盆地、南北黄海盆地,苏门答腊俯冲带前弧盆地和海啸地震成因与预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