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向阳红18”科考船圆满完成国家基金委东海共享航次 与西太微塑料调查秋季航次_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7

为深入认知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双重作用下东海陆架海域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利用“向阳红18”船组织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海共享航次,开展了东海海域水动力、海洋化学、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沉积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
本年度秋季共享航次由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的24名科研人员组成调查队,于9月15日从青岛启航。此时,超强台风“泰利”已经到达浙江舟山一带,东海和黄海海况变差,调查船经历了较大的风浪,对于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新上船的科考人员或重或轻地表现出晕船症状,恶心、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俞启军领队、实验室主任王海员老师到各个宿舍讲解减轻晕船症状的方法,帮助大家克服身体不适的影响。基金委航次时间较短,共用时10天;工作量较大,共42个站位,另加一套潜标收放,在首席科学家戴德君研究员的合理调配下,科考队员采用两班三倒的作业机制,生化组个别课题虽然只有一人值班,仍然连续作业坚持到最后,调查过程中仪器设备也遇到了相当的困难,都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于9月24日顺利抵达浙江舟山,进行补给和人员更换,为后续西太微塑料调查秋季航次做准备。

基金委秋季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戴德君研究员安排取样任务
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西太微塑料调查秋季航次针对中国近海及太平洋西北部微塑料空间分布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从而率先获得研究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完整可靠的第一手数据,为认识微塑料来源、分布及迁移规律,评估微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等奠定数据基础。

西太微塑料调查秋季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承君研究员带领队员制作拖网

水下潜拍微塑料拖网
9月25日,向阳红18船再次启航,横跨东海,穿越第一岛链,经过两天多的航行,到达了本次调查的第一个站位。30分钟作业后,第一网采样已经离开水面。生物小组迅速开始拖网的冲洗和取样。此时,实验室人员已经围绕在CTD旁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取水的深度达到5000米,这是向阳红18第一次在如此深度作业,对于设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下放后,每隔一段距离都要暂停并检查仪器状态,确认情况良好后再继续。最终,CTD顺利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采样,这给所有人都增添了信心,也为后续站点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CTD甲板作业

CTD下放
9月30日,大雨来袭。浪高风急,雷电交加,海况愈加恶劣,给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站之前,首席科学家孙承君研究员和王海员老师都再一次强调了安全作业方面的问题,布置了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并加装了安全防护装置。调查队员们无惧风雨,轮流在甲板作业,随时监测绞车和拖缆的运行状况。尽管身披雨衣,很多人也已经被雨水打透,但是大家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经过近三个小时的作业,队员们克服了恶劣海况的影响,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取样工作。

作业中电闪雷鸣
本次调查任务横跨国庆、中秋双节。在祖国母亲68岁华诞到来之际,全船所有队员也列队合影,在西北太平洋向祖国和人民献礼。远离家人,很多队员也是第一次在大洋之上度过中秋。对亲人的思念并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所有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所领导发来的慰问信更是对大家的有力鼓舞。“千帆竞渡,勇进者胜”,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海洋人的付出和贡献。

向阳红18全体科考队员列队与国旗合影
历时26天,在克服了台风泰利、气旋入海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后,向阳红18全体科考成员圆满完成了2017年度国家基金委东海共享航次与西太微塑料调查秋季航次的工作,于10月10日顺利返回青岛鳌山卫深海基地码头。


相关话题/海洋 工作 生态 污染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