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所共派出的11名考察队员,专业方向包括物理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及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在整个考察期间,我所考察队员积极工作,同甘共苦,圆满的完成了考察任务。
刘娜副研究员任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负责考察队现场实施方案设计和调整,同时任临时党委成员、大洋一队支委、锚碇潜标和浮标布放负责人、航次质量监督员。林学政研究员任大洋二队党支部书记,采集了30站位的箱式海洋沉积物表层微生物样品,并对25站位的大型底栖生物底拖网中的大型藻类进行了现场分离。物理海洋组队员刘娜、孔彬、马小兵、刘高原、杨磊完成了一套白令海海-气界面通量观测锚碇浮标、一套白令海锚碇潜标、一套楚科奇海锚碇潜标的布放工作,83水文站位调查工作和部分抛弃式Argos、XBT等投放任务。地球物理组队员韩国忠完成了全程走航海洋重力测量任务。海洋地质组队员黄元辉、崔迎春完成了65站位的沉积物采样工作,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海底结核。海洋化学组队员郑晓玲、李江完成75个海洋站位二甲基硫、氟利昂、总氮/总磷的调查与现场分析。
我所白令海锚碇浮标、白令海锚碇潜和楚科奇海锚碇潜标的投放是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工作亮点。白令海锚碇浮标与2014年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白令海锚碇浮标布放位置相同,有利于实现对北太平洋高纬海域海气界面要素及海-气通量的连续观测,为北极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此次白令海锚碇潜标布放深度为3650米,是我国首次在白令海成功布放的深水锚碇潜标,该潜标可以实现对白令海水团和海流的长期观测。通过测量该海域主流系定点水文环境长期变化特征,为研究北极海洋物质交换以及气候变化趋势积累重要数据。
![](http://www.fio.org.cn/article/image/2016/10/20161012145447_744.png)
乔方利书记在上海极地码头迎接科考队员
![](http://www.fio.org.cn/article/image/2016/10/20161012145517_722.png)
我所第七次北极科考队员合影
![](http://www.fio.org.cn/article/image/2016/10/20161012145541_628.png)
我所科考队员完成楚科奇海锚碇潜标投放后与首席科学家合影
![](http://www.fio.org.cn/article/image/2016/10/20161012145608_512.png)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锚碇浮标布放现场
![](http://www.fio.org.cn/article/image/2016/10/20161012151718_320.png)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CTD作业及生物化学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