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黄海所2项成果、1个团队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_黄海水产研究所

黄海水产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5

日前,农业部发布关于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三疣梭子蟹的良种选育及规模化养殖”荣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曲克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评估研究与示范”获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陈松林研究员领衔的“海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创新团队”获优秀创新团队奖。
“三疣梭子蟹的良种选育及规模化养殖”项目,在国家“863”计划等课题支持下,系统开展了种质资源库构建、良种选育和生态健康养殖等技术研发,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制订了三疣梭子蟹(种质)国家标准及蟹类种质资源描述、收集和保存等技术规范,建立了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评价体系,构建了首张蟹类中等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开发了海水养殖甲壳类动物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发明了三疣梭子蟹人工控制定向交配技术,构建了381个育种家系,建立了核心育种群,选育出我国海产蟹类2个新品种,其中“黄选1号”生长速度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建立了“蟹-虾-贝-鱼”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等技术,使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倍以上,已在我国主要养殖区推广应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4件(发明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3件,注册商标4个;发表论文140篇(SCI 53篇),出版专著11部(主编3部);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技术规范4项。
“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评估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渤海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造成严重损害问题,采用专访调研、历史资料对比、现场监测、综合评价等方法,通过影响因子识别与判定技术,构建了建设项目对三湾保护区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式,创新了渔业生物早期生命阶段损害定量评估技术,优化了持续性损害渔业生物受损量的评估技术,建立了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功能影响评价技术。该成果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式,在三湾保护区21项建设项目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示范,评估渔业补偿13.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三湾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工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海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创新团队”,自2002年成立以来先后主持承担20余项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我国鱼类精子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体系,突破海水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建立鱼类细胞系23个;创建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与应用的技术体系,领衔完成世界上第一种比目鱼类,我国第一种鱼类-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发现半滑舌鳎雌性特异分子标记和性别决定基因,揭示性别决定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创建高雌苗种制种技术,解决了半滑舌鳎养殖业中生理雄鱼比例过高的问题。培育出高产抗病牙鲆新品种-鲆优1号。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和二等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篇,其中在国际重要刊物Nature Genetics和 Genome Research发表论文各1篇。论文被SCI刊物引用1000多次。。该团队完成的成果推广应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海洋渔业的科技进步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共有149项科技成果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其中一等奖43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59项。25个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科研处 供稿)




相关话题/技术 资源 养殖 渔业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