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包括养殖容量与生态优化模式、海水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工艺和海水养殖标准与规范四个学科和蓝色海洋食物工程创新中心。近年来,承担实施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海蜇生态养殖技术与金乌贼全人工繁育养殖技术领先。以上科研成果推广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此外,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为保障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7项。
目前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2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0人,中初级职称科研人员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农业部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重点任务:立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空间拓展、优质高效”,优化浅海滩涂、池塘养殖结构与布局,降低养殖自身污染和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食品安全;发挥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优势,创新集成海水工程化养殖技术,建立高效、节水、节能、节地的精准现代海洋养殖新模式;建立网箱、底播增养殖和筏式养殖设施工程,重点研究发展安全高效的大型海洋养殖基站,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多营养层次综合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及装备,全面提高我国海水设施养殖和海洋循环经济的高技术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设施农业的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海水养殖容纳量评估、海水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健康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工艺、水产药理和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海水多元生态优化养殖、苗种繁育等为该实验室的特色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 973计划
1. 近海食物生产过程的人类影响与可持续生产模式(2006CB400608,2006-2010,主持)
二、863课题
1. 筏式养殖工程设施及生态养殖技术(2006AA100304,2006-2010,主持)
2. 浅海网箱养殖区多元生物修复技术(2006AA10Z414, 2006-2010,主持)
3. 养殖扇贝高产抗逆新品种培育技术(2005AA603220,2005-2009,参加)
4. 浅海养殖扇贝流行病控制技术(2006AA100307,2006-2010,参加)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1. 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2006BAD09A02,2006-2010,参加)
2. 浅海贝藻养殖固碳技术及潜力研究与示范(2008BAD95B11,2008-2011,主持)
3. 海珍品底播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BAD09A09, 2006-2010,参加)
4. 浅海贝藻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 (2006BAD09A10, 2006-2010,参加)
5. 浒苔绿潮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BAC49B04,2008-2009,参加)
6. 高产优质虾、贝、藻类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3,2006-2010,参加)
四、国际合作项目
1. 中国新西兰合作项目:环境友好型多元生态养殖技术与模式(2008DFA21530,2007-2009,主持)
2. 国际合作项目:UNDP/GEF Yellow Sea Large Marine Ecosystem(2006-2008,主持海水养殖部分)
五、基金项目
1. 面上项目:污损生物对养殖扇贝的影响及其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2007-2009);
2. 面上项目:筏式养鲍的生物沉积及其对底质环境压力研究(40876087,2009-2011)
3. 青年基金:藓羽藻原生质在生过程中细胞骨架的构建 (40706050,2008-2010)
六、行业专项
1. 贝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nyhyzx07-047, 2007-2010,参加)
2. 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2008-2012,参加)
3.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海藻抗逆基因的发掘及其功能验证(ZX08009-019B,2009-2010,参加)
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重点项目:藓羽藻基础生物学研究;青年探索项目:浅海贝藻养殖系统沉积物再悬浮的发生机制及生态效应(2007-qn-07),海洋大型藻类DNA条形码系统构建(2009-TS-03),菊花心江蓠在池塘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功能(2009-TS-05)。
八、浒苔应急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和黄海水产水产研究所各类浒苔应急项目(08-1-7-6-hy, 2009-yj-04, 2009-yj-05, 2009-y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