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4

  光学仪器专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光电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一些传统的仪器在功能、精度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并且一批新型的高精度的光机、电一体化的仪器已经问世,如亚微米光刻机、光信息存储器、纳米扫描探针灸显微镜、激光武器练。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光学仪器设计理论和方法,近代光学和光信息处理,视光学及眼科视光学仪器,光学仪器的图像融合、处理、理解和识别技术,光学仪器的特种工艺技术。本专业欢迎物理、电子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非光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报考。

  080720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iological Systems

  本二级学科是热科学与生物、医学、食品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备能解决生物系统中有关热(冷)问题的高级研究和技术人才。

  学科近期主要研究范围:细胞和组织的低温保存、低温生物医学技术、药品与食品的冷冻干燥、食品冷冻冷藏、冷藏链技术、食品安全检测的热技术、超临界CO2的萃取和超快速膨胀、药品的微胶囊技术等。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生物医学工程中的迁移现象、低温生物医学技术、水溶液相变理论、食品冷冻冷藏、冷冻干燥新技术、药品微胶囊技术、生物系统热分析、生物系统热物理量测试技术等。

  080721能源与环境工程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主要从事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污染物监测技术和废弃物热力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研究等。

  本学科属于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与该一级学科的其它各二级学科有密切关系并相互渗透,并将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和现代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并有机交叉。

  我校本专业主要研究:低污染、高效燃烧技术,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技术),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弃物热力处理技术,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分析技术。欢迎具有环境工程、应用物理、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背景的考生跨学科报考。

  080722能源系统规划与集成Energy System Panning and Integration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迫切要求提高地区能源结构的安全性,最大减低经济风险。

  能源系统规划与集成是能源技术与系统科学、经济技术以及可靠性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所培养的人才也是综合性、跨学科的,目前在能源规划和决策部门十分缺乏。

  本学科属于能源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可靠性工程等学科之间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有研究和制定能源规划、分析、供应方案的评价、以及安全的高级研究、咨询与管理人才。

  主要培养目标、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地区电力发展战略、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能源与环境的评价、资源与环境发展规划、发电技术的评价、地区能源的可靠性等。

  主要专业课程:能源规划概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新能源技术、动力工程概论、能源工程、能源系统分析与系统节能、环境工程概论、决策分析等。

  080723动力工程测控与仿真Measurement, Control and Simulation in Power Engineering

  面对日趋复杂的动力系统,以及对动力系统在高效、环保、信息化、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动力工程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测控和仿真问题,如动力工程中的复杂系统的监控和过程诊断、过程在线监测和控制、多相流测量,污染排放的监测和治理,污染扩散预测等。这需要有既掌握动力工程专门知识,又具有光学、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测量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专门知识的人才。

  本学科属于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是应用物理、光学工程、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精密测量仪器、自动控制等学科与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间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备能解决动力工程系统中特殊测量、控制和仿真问题的高级研究和技术人才。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两相流及多相流在线检测理论和技术、光散射及超声散射颗粒测量理论与技术、光谱法燃烧监测诊断技术、污染排放监测技术等。本学科并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有密切合作关系,优秀博士生将有机会赴国外合作培养。

  本学科除招收本一级学科的考生外,特别欢迎应用物理、光学工程、测量技术及仪器等专业的考生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跨学科报考。

  080724能源信息系统Energy Information System

  学科主要涉及和研究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能源供需关系及其优化配置技术、信息的系统集成。包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供应模式、需求预测、能源资源利用集约化、能源结构清洁化、规划优化、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回收利用及能源数据库建立等诸多内容。

  培养应具有能源信息系统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能源利用及开发技术,具有独立完成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科研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可胜任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科技管理工作。能够应用计算机、信息、经济和管理等学科的知识,解决本学科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能独立地展开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要求在国外期刊或国内一级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

  学科研究范围: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洁净能源技术;能源需求预测;能源消费规划优化;能源经济;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能源数据库开发及系统管理。

  主要课程设置:能源工程专论;环境工程专论;随机工程;灰色理;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最优化理论;区域科学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学;决策理论与方法;运筹学。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