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启迪教授首先从“中国自动化学会”的诞生背景说起,结合自己大学本科毕业分配至云南工作、报考师从章燕申先生读研究生、毕业再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留学、回国至同济大学任教并担任校长等经历,从“863计划”,讲到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再到机器人足球比赛、智能循迹小车比赛和西门子过程控制比赛,最后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等等,以科普的形式,结合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动化“思政大课”,带领大家领略自动化控制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清行业发展形势,鼓励大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发展机遇,谱写自动化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吴启迪教授在报告中谈到,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是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研究成果的转化。新时代,新挑战,科技与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更加光荣、更加艰巨的使命和任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化将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与变革,前景光明,大有可为,但也任重道远。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动化学界和产业界的融通,开启自动化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新篇章,更好地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是我们每个科技与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的话题。吴启迪在报告中,介绍了自己追随的专家****、导师及师友们的事迹和风采,包括杨嘉墀、蒋新松、吴澄、李伯虎、张钟俊、蒋慰孙、陈伯时、龚惠兴、邵世煌、王行愚、席裕庚、张伟江等,回忆起了在江景波老校长的支持下,与陈辉堂、宣国荣、严隽薇和萧蕴诗等专家同事一起建设同济大学控制学科博士点的往事,引导年轻一代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勤奋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与祖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吴启迪教授虽已年逾七旬,但她依然坚守教育的初心,牢记育人的使命,关心支持科教事业发展,努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为了激励同济学子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吴启迪教授与自动化专业校友共同出资设立了同济大学启迪奖学金,鼓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锤炼工程能力,把工程问题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秉持创新精神,不断进取、勇攀高峰,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