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4/66/1A/89329FD1E2F75E64F85A690254C_AF26EBEF_18222.jpeg)
“城市再生长”杨行老集镇城中村美好社区城市微更新设计竞赛由杨行镇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和上海万科协办,上海诚卫兴置业与FA青年建筑奖承办。赛事组委会确定了项目基地的三处改造点位与三大任务,并面向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校学生征集方案。
项目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杨行镇原名白沙镇,曾是船民上岸落脚之地,90%为外来人口,其老街棚户与公路有待疏通。此次老集镇微更新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周边人行道与道路绿化状况亟需改善;各地块分散,缺少统一的文化内涵输出;日间城镇活力较差,需要公共空间和对人气的聚集。
![](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2/EE/CC/C7E3F1F13F9B715F4ABDEEB2349_0D5C0294_C16DB.png)
自8月7日开赛以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实地勘察、场地分析、社区沟通,针对老集镇三大改造片区共提出175份设计提案,其中35份方案获得老师认可并进行深化。10月17日,经过37位任课老师的评选,深化方案中产生了9个入围方案。入围方案公示投票在“杨行发布”及“上海万科”微信公众号端口总计得到22494次投票。在11月1日的终审评图会上,9组入围方案选手分别进行了理念阐述和评委问答。
大赛任务一是针对桥梁入口廊架及桥梁的改造,方案《汀桥》以全票摘得本组最佳奖。其天桥设计连接起河道两岸、地铁站和桥下空间,辅以生态激活两岸空间功能,和周围环境与条件的契合度高,可行性强。
![](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9/47/AE/94EEB9E0A1A725DE8BE69FD03A2_6B6B7D42_369E6.jpeg)
任务二是针对街道两侧的景观设计,方案《水木生暖阳》摘得本组最佳奖,从环境和用户行为研究出发,在不同空间节点提出较为整合的解决方案,并巧妙契合了“暖阳”和“生长”的主题,营造出人们逗留的温馨场所。
![](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F/84/E4/CB2496FF8678D4B818E83CBFE9D_D87B724C_2B4E5.jpeg)
任务三是针对公交站及施工围墙的设计,方案《舟行山水》摘得本组最佳奖。“宝山”之名来自人工筑堆土山,该山曾用作航海标志,方案《舟行山水》的“山、河、舟”意象源于此,并力求占地更窄地去丰富公交站的造型,让陪伴与互动、趣味与诗意兼得。
![](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6/E1/55/BA0E9556C125E05B11059F80E3A_CC58B69A_22653.jpeg)
在任务三的设计方案中,最佳人气奖《倾盖》的设计概念最令评委称道。其典故出自“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又以杨行纸伞这一传统文化产物为灵感进行结构,搭建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用古意赋今日以温度和改变,立意非常巧妙。
![](https://news.tongji.edu.cn/__local/B/26/B1/9192CFDCC92EE54466D5FAEBBFB_9CFA9182_2CCC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