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校长陈杰主讲“中国道路”第二讲,阐述“人工智能前沿、竞争与机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10月20日晚,作为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的第二讲,校长陈杰以《人工智能前沿、竞争与机遇》为题,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前沿动态、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勉励同济青年学子要自觉肩负起大国竞争的历史重任,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自主创新,瞄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勤奋学习、刻苦攻坚,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力量。

陈杰首先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作了总体概述。他表示,人工智能是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将成为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将推动社会智能治理、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社会民生领域的产业变革。近年来,欧美日等国纷纷推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将人工智能作为各国经济社会、科技和军事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我国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加紧部署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

陈杰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态势和未来技术趋势。他指出,人工智能包含单体智能、群体智能和智能群系统三大类,每个类别都有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尽管图神经网络、量子霸权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获得发展,但人工智能的脆弱性、安全性、多模态行为学习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同学们在这些领域都大有可为。

陈杰介绍了国务院2017年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包括“三步走”战略目标、四大重点任务和五大智能技术方向。他指出,与欧美等国相比较,我国在人工智能人才、理论研究、研究设施、产业布局、原创性成果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差距,急需追赶和超越,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刻不容缓、任重道远。他鼓励同济青年学子勇敢肩负起大国竞争的历史责任,走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瞄准人工智能前沿尚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刻苦钻研、潜心攻坚,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杰还介绍了2018年12月依托同济大学成立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进展。科学中心成立近两年来,主要围绕“自主与感知”“智能与涌现”“群智与协同”三大科学问题,从超材料感知、多尺度融合、自主与交互、多体与协同等研究方向展开科研攻关,力争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着力推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变革,从而推动上海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制度供给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他希望同济青年学子珍惜、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在校期间练就过硬本领,为加快上海、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助力。
我校新生院济勤学堂学生孙泽说:“作为一名信息大类的新生,聆听了陈校长的这堂课,感触颇多。我认识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值得我们相关专业学生思考并付诸行动。希望自己能奋发向上、锤炼本领,争取为中国道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道路”是我校立足本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介绍,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对外交往、医学发展等七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邀请学校领导分别授课。这些校领导不仅是每个专题研究领域的知名****,而且是中国重点高校的领导者,不仅可以从专业角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而且学生可从他们身上领略专业精英的风范和行业领袖的风采,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又一探索。9月15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主讲了“中国道路”第一课,展示了交通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在同济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文/艾娇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相关话题/智能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