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218)
学科专业简介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急诊已经由最初的单纯初步诊断、分诊病人发展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内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同济大学急诊医学学科点在运行模式上采用了与国际接轨急救系统和创伤专科培养制度,采用政策倾斜、医师编制固定、多科交叉和全科培养的方法,在抢救多发伤及生命体征监护中采用多学科立体交叉,急诊手术以专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医师为主,带领其他医师共同完成,在上海急诊医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承担并出色完成了APEC等重大系列国际会议和重大伤亡事故的保障和抢救工作,为改革开放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健康支持,同时也为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培养和高级临床医学研究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目前同济大学急诊医学硕士点已具备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博士、硕士20余人,高级职称以上有13人。已举办了各类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活动。近年来获得医疗科研成果成果奖多项,主要包括: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脑损伤免疫功能变化及其防治研究、插入式微波治疗脑膜瘤临床研究等。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 3、培养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 5、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严重多发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开展机体对创伤反应、创伤修复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2.心肺脑复苏的研究:重点研究心肺脑复苏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功能变化、代谢变化、炎症反应、MOF发生机制。 3.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脑缺血损伤的早期变化机理、化学物质或多肽(如脑肠肽、CCK等)在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及脑复苏的系统化干预等。
三、学制与修读年限
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为4年。硕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5年。
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硕士生在不影响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前题下,可由教研室安排,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临床见习或实习工作。临床见习或实习工作结束,如通过考核,所在学习部门可出具相关证明。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内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是否必修  |      备注  |  
|    公 共  |      207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  |      2  |      秋、春  |      必修  |   |
|    2070003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秋、春  |      必修  |   ||
|    2070100  |      第一外国语(汉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090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090002  |      第一外国语(俄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090003  |      第一外国语(法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090004  |      第一外国语(日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090005  |      第一外国语(德语)  |      108  |      3  |      秋、春  |      必修  |   ||
|    2900006  |      中国概况  |      54  |      3  |      春  |      必修  |   ||
|    专 业  |      2110001  |      分子生物学  |      72  |      3  |      秋  |      选修  |   |
|    2110011  |      细胞培养与组织化学技术  |      36  |      2  |      秋  |      选修  |   ||
|    2110015  |      高级生化  |      36  |      2  |      春  |      选修  |   ||
|    2110051  |      外科学  |      54  |      3  |      秋  |      选修  |   ||
|    2110086  |      临床流行病学  |      36  |      2  |      春  |      选修  |   ||
|    2110099  |      急诊医学  |      54  |      3  |      春  |      选修  |   ||
|    2110133  |      医学英语  |      36  |      1  |      秋  |      选修  |   ||
|    2110159  |      急诊医学实践与技术  |      36  |      1  |      秋  |      选修  |   ||
|    2110160  |      急诊医学新进展  |      18  |      1  |      秋  |      选修  |   ||
|    2110204  |      内科学  |      72  |      3  |      秋  |      选修  |   ||
|    2110213  |      卫生统计学  |      54  |      2  |      秋  |      选修  |   ||
|    2110214  |      SPSS统计分析  |      36  |      1  |      秋  |      选修  |   ||
|    非学位课  |      2080003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54  |      3  |      秋  |      选修  |   |
|    2090006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108  |      2  |      秋、春  |      选修  |   ||
|    2090008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108  |      2  |      秋、春  |      选修  |   ||
|    2090009  |      第二外国语(德语)  |      108  |      2  |      秋、春  |      选修  |   ||
|    2110007  |      医学科研设计与选题  |      18  |      1  |      秋  |      选修  |   ||
|    2110008  |      实验动物学  |      36  |      2  |      秋  |      选修  |   ||
|    2110010  |      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  |      18  |      1  |      秋  |      选修  |   ||
|    2110012  |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      36  |      2  |      春  |      选修  |   ||
|    2110013  |      组织切片技术  |      36  |      2  |      春  |      选修  |   ||
|    2110136  |      分子细胞生物学  |      36  |      2  |      春  |      选修  |   ||
|    2110141  |      临床药理学  |      36  |      2  |      秋  |      选修  |   ||
|    必修环节  |      2900002  |      论文选题  |      0  |      1  |      秋  |      必修  |   |
|    2900004  |      公共讲座  |      0  |      1  |      秋  |      必修  |      不少于4次  |  
五、必修环节
六、学位论文
七、学术论文
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7年6 月20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