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林德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基本情况


姓 名:杨 林 德

性 别:男

民 族:汉 族

党 派:中 共

出生年月:1939.12

籍 贯:江苏无锡

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职 务:顾问系主任

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3982

传 真:021-65985210

E-mail:yangldn1@mail.tongji.edu.cn

学 历



1958.9~1963.7 大学本科 同济大学路桥系隧道工程专业

1985.9~1986.1 英语培训 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

1986.4~1987.4 访问学者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木与采矿系

工作经历



2000.01~至今 同济大学教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顾问系主任

1992.12~2000.01 同济大学教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

1990.07~1992.12 同济大学教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

1987.04~1990.07  同济大学副教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

1985.08~1987.04  同济大学讲师、地下建筑教研室主任

1978.10~1985.08 同济大学讲师、地下建筑教研室副主任

1963.09~1978.10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教研室助教

主要学术兼职



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8.10起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锚固与注浆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7.11起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01起

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1998.03~2002.12

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1994.10~2002.10

6.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1994.06~1998.06

7.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分会副理事长,1997.01起

8.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副理事长,1994.10起

9.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4.10~1998.9

1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编,1999.11起

11. 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1998.05~2002.12

12. 同济大学学报编委会常务编委、副主编,1995.11起

13. 地下空间杂志编委会委员,1987.12起

14. 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0.09起

15. 湖北工学院兼职教授,2000.11起

荣誉和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



1. 成果“人防工程口部功能转换预留技术研究”获1993年度济南军区人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 理论成果“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反分析问题的研究”获1993年度国家教委A类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3. 成果“上海市港区震害预测研究”获199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七。

4. 综合科研成果获1996年度同济大学长谷集团奖教金科研奖(大奖)。

5. 专著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获国家建设部1998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 综合科研成果获1998年度李国豪奖励基金结构工程大奖二等奖。

7. 成果“深基坑稳定性的动态概率监控” 获国家建设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8. 成果“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引水系统中高压钢支管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研究”获1999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9. 成果“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动态预报研究”获199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10. 成果“深埋钢筋混凝土双管近间距竖曲线顶管工程施工检测研究”获2000年度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二等奖,排名第三。

11. 成果“人防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与应急处理措施”获2001年度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2. 参与研制的“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软件”获2002年度国家教委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教学研究成果奖项



1. 1996年获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指导教师二等奖。

2. 专著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获1998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排名第一。

3. 教改论文集面向21世纪的岩土工程教育探讨获1998年同济大学长谷集团奖教金教学研究奖,排名第一。

4. 1998年获同济大学长谷集团奖教金教学研究奖(邱柏驺教授为第一负责人)。

5. 199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6. 教材软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获2002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其他奖项



1. 1988年获同济大学记功奖

2. 1989年获同济大学记功奖

科研项目

基金与纵向课题



1. 人防工程口部封堵与预留技术研究,项目第一负责人,原总参工程兵部人防办公室下达“七五”攻关课题,1989~1991年,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并获1993年度济南军区人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上海市区地震灾害预测研究-子项上海市港区地震灾害预测,子项负责人,上海市科委下达,1991~1993年,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并获199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城市防洪综合治理对策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91~1994年,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4. 大楼地下室平战功能转换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下达,1995~1996年。

5. 深基坑稳定性的动态概率监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5~1997年,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国家建设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 软土地下工程施工的监控量测与信息化设计,项目负责人,日本株式会社藤田(FUJITA),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995~1997年。

7. 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建委下达,1996~1997年,成果获上海市1999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8. 人防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与应急处理措施,项目负责人,国家人防委下达,1997~1998年,成果获2001年度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9. 上海市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的地震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建委下达,1997~1999年,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10. 面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防灾减灾管理研究-子项上海市潜在重大灾害的调查研究,子项负责人,上海市建委下达,1999~2000年,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11. 上海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建委下达,1999.11~2002.8,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12. 深基坑稳定性的各向异性渗流耦合分析与动态监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年。

13. 利用不透水介质保护废弃物周围含水层的质量与持久性研究,比利时列日大学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分项负责人,1999~2003年。

14. 城市三维地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参加研究,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000.1~2002.12,99SG10。

15. 三维数字地层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参加研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0.1~2002.12。

16.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版,第二完成人,交通部科技司下达, 2001.2~2003.1。

17. 本市重要部位防汛墙段抗震能力的评估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建委基金,2001.12~2003.11,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18. 龙滩水电站攻关课题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及围岩稳定性研究-子项2: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洞室变形预测及变形监控标准建议值研究,子项负责人,国家电力公司下达,成果查新为国际先进水平,2002.5~2003.10。

横向课题



1. 浙江省人防一O三工程锚喷支护结构加载试验,浙江省人防办合作项目,1977年11月。

2.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项目负责人,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委托,1979.5~1980.9。

3. 浙江省人防一O三工程主洞洞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项目负责人,浙江省人防办委托,1980.11~1981.4。

4.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洞的位移反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委托,1988~1989年。

5. 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有限元分析,项目负责人,安徽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委托,1989~1990年。

6.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段位移反分析及地下厂房位移预报研究,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委托,1990~1991年。

7. 杭铁387工程洞室围岩稳定性监测分析,项目负责人,上海铁路局战备处委托,1991年。

8. 拉西瓦电站试验洞的反分析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委托,1991~1993年,成果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9.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蚀变岩地层中锚喷支护受力机理及可靠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委托,1992年。

10. 黄浦江上游的洪涝灾情与对策技术,项目第二负责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委托,1992年8月,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水平。

11.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支管合理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1993~1994年,成果获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外滩二期道路工程监控量测成果反演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委托,1994年。

13. 珠江玫瑰花园围护结构监测与预报研究,项目负责人,珠江实业公司委托,1994~1995年。

14. 梅山铁矿粗破碎洞室(-360M)非线性应力变形及稳定性分析,项目负责人,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委托,1994年3月。

15. 上海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人防办委托, 1994年12月。

16. 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1995年。

17. 海鹏花苑基坑工程监测与预报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人民银行委托,1995年。

18. 深埋钢筋混凝土双管近间距竖曲线顶管工程施工监测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给排水公司合流污水二期工程项目,1997.10~1999.3,成果获2000年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二等奖。

19. 豫园大酒店基坑工程监测与安全性预报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豫园商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委托,1999.8~1999.12。

20.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软弱岩层中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复合支护研究,项目负责人,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1999.7~8月。

21.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收敛变形试验及反分析研究,项目第一负责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委托,2000.3~2001.4。

22. 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中人孔的综合监控措施研究,项目负责人,上海信息港委托,2000年9月。

23. 集约化信息管线建设的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上海信息港委托,2001年1月。

24.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技术与信息化施工研究,参加研究,云南省交通厅、元磨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2001.3~2003.3。

25. 复杂地层条件下管片优化设计理论与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参加研究,广州市建筑集团委托, 2001.6~2002.12。

在研项目



1. 公路施工手册(隧道分册)编写研究,浙江公路管理局,2002.12-2004.10。

2. 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参加研究,西部交通部科技项目(与云南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合作),2002.4~2004.12。

3. 上海市地下铁道建、构筑物抗震设计指南,上海市科委,2003.1-2005.2。

4. 软土地铁区间隧道管片与连接构造的抗震承载能力与对策,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2003.10-2005.10。

5. 软岩多元分析的智能化随机模糊决策与工程控制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01-2006.12。

6. 碳纤维在公路隧道衬砌补强中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工艺研究,交通部下达,2004.6-2004.10。

工程设计



1. 镇江船厂船体车间、仪表车间设计,负责结构设计,1971年。

2. 宝石会堂地下电站及粮库设计,项目负责人,1972年。

3. 杭铁387工程(地下机务段)设计,项目负责人,1973~1974年。

4. 珠江玫瑰花园基坑围护设计,项目负责人,1993年。

5. 泰安世界银行培训中心 设计,项目负责人,1993~1995年。

6. 海鹏花园基坑围护设计,项目负责人,1994年。

7. 川宝基地基坑围护设计,项目负责人,1995年。

8. 张桥污水泵站污水管沟基坑围护设计,项目负责人,1996年。

出版专著



1. 罗济章、杨林德等,岩石地下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2年12月。

2. 孙 钧、侯学渊、杨林德等,地下结构,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年。

3. 杨林德等著,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4月。获1998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4. 朱合华、陈清军、杨林德,边界元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年5月。

5. 杨林德、王宝亭,面向21世纪的岩土工程教育探讨,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8年7月。

6. 侯学渊、钱达仁、杨林德,软土工程施工新技术,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1999年7月。

7. 王永年,杨林德等,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99年8月。

8. 梁炯鋆、杨林德等,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9月。

9. 杨林德主编,软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0年9月。获2002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论文发表



1. 杨林德、周 源、胡伟良,大跨度、薄复盖条件下喷锚支护的使用与试验,地下工程,1978年5期。

2. 杨林德、冯紫良,使用经纬仪量测围岩变位的研究,地下工程,1983年第4期。

3. 杨林德,硬岩地下洞室的张裂破坏和喷混凝土支护的抗张拉原理,隧道工程,1983年3、4期。

4. 冯紫良、杨林德、李成江,初始地应力的反推原理,隧道工程,1983年3、4期。

5. 冯紫良、杨林德、刘耀民,地下穹顶直墙结构的内力计算,隧道及地下工程,1985年4期。

6. 杨林德、黄 伟、王 聿,初始地应力位移反分析计算的有限单元法,同济大学学报,1985年4期。

7. 杨林德,确定矿山巷道初始地应力方法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86年2期。

8. 杨林德、陶顺伯,大跨度岩石地下建筑结构型式的合理选择,隧道与地下工程,1986年2期。

9. 杨林德,初始地应力研究的历史与发展方向,隧道与地下工程,1987年2期。

10. Linde Yang、R. L. Sterling,Underground Space Use and Urban Planning in Shanghai (上海的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规划),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Vol. 114,No.1,Jun.,1988.

11. 杨林德,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专业外语教学的研究,同济教育研究,1988年1期。

12. Linde Yang、Sunbo Tao、Yu Yang,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ES Project(387 工程地设计与施工),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ound Space and Earth Sheltered Buildings,1988,Tongji University Press.

13. 杨林德,美国的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1988年2期。

14. 杨林德,地下空间的设计标准与已建工程的转换,机场工程,1988年2期。

15. 杨林德、张庆贺、唐忠德,人防工程功能转换技术的研究内容,人防工程,1988年5期。

16. 杨林德、张庆贺,人防工程平战转换设计技术的研究,第二次全国人防工程设计工作会议材料之十五,1988年10月。

17. 杨林德、唐忠德、张庆贺,人防工程口部功能转换技术的研究,地下空间,1989年3期。

18. 杨林德,反演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水力发电,1989年3期,总第179期。

19. Linde Yang、R. L. Sterling,Back Analysis of Rock Tunnel Us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115,No.8,August,1989,pp1163-1169,EI,91010092716。

20. 杨林德,岩体工程的反演理论,地下工程技术(专辑),1989年4期。

21. 杨林德、李象范,瞄准经济建设形势发展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同济教育研究,1990年2期。

22. 杨林德、张开俊,洞室围岩二维粘弹性反演计算的边界单元法,同济大学学报,1990年3期。

23. Yang Linde、Zhu Hehua,Space-Time Effects in Back Analysis,Tunnel and Underground Works Today and Futur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TA Annual Meeting 1990,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24. 杨林德,反分析方法的新进展及其工程应用(会议主报告),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

25. 杨林德、莫海鸿,围岩受力变形的特征与稳定性分析原理,隧道与地下工程,1991年1期。

26. 朱合华、孙 钧、杨林德,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及其在隧洞掘进面时空效应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1期。

27. 莫海鸿、杨林德,硬岩地下洞室围岩的破坏机理,岩土工程师,1991年2期。

28. 唐忠德、杨林德,合流污水工程的战备效益与功能转换技术,地下空间,1991年2期。

29. 张庆贺、杨林德,地下垃圾堆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地下空间,1991年4期。

30. 杨林德、朱合华,地层三维粘弹性反分析计算,岩土工程学报,1991年6期。

31. 陈国本、杨林德,从海湾战争看地下防护工事功能转换的现实意义及设想,机场工程,1991年4期。

32. 杨林德、朱合华、何裕仁、翟金敏,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洞的位移反分析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2期。

33. 杨林德、朱合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位移预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2年3期。

34. 杨林德等,口部平战功能转换的封堵技术与预留技术研究,机场工程,1992年3期。

35. 朱合华、杨林德、袁 勇,一种新的摄动粘弹性边界元法,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2年3期。

36. Linde Yang, Hehua Zhu, Monitoring for Underground Opening in Hard Rock, Process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and Numerical Methods, Press of Xian Institute of Mining Engineering, May 1993。

37. 杨林德、荆 华、李德洪,二维粘弹性问题反分析计算的统一模型,地下空间,1993年4期。

38. 王 璇、杨林德、束 昱,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994年1期。

39. 朱合华、杨林德,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试验洞掘进面空间效应分析,工程勘察,1994年3期。

40. 朱合华、杨林德、蔡伟铭、桥本正,A New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Behavior of Segments in Shield Tunnel,土木学会第49回年次学术讲演会论文集,第3部(B),平成6年(1994年)9月。

41. 张新江、杨林德,支护系数法确定蠕变特性及复合衬砌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地下工程技术,1994年12月。

42. 杨林德、彭 敏、马险峰,地下洞室围岩位移量测的优化布置,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4月。

43. 王 璇、杨林德、束 昱,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有偿出让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5月。

44. 时蓓玲、杨林德、曹正康、方世敏,土体流变特性与基坑支护的监控量测,地下空间,1995年9月。

45. L. D. Yang、K. Zhang、Y. Wang,BEM of Back Analysis Calculation of IES and Time-Dependent Parameters ,Rock Mechanics in China,SCIENCE PRESS,New York,1995。

46. 林秀桂、杨林德、曹正康,金陵路外滩道路路面结构与施工监测成果的反演分析,工程力学增刊,1995年。

47. 马险峰、杨林德、张庆贺,普通地下室平战功能转换的研究,地下空间,1995年12月。

48. H. H. Zhu、L. D. Yang & W. M. Cai,Back Analysis for Shield Tunnel Using Beam-joint Model,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London,15-17 April 1996, pp513-518,ISTP,BH19D。

49. 张相庭、杨林德,上海市抗风防洪减灾经验和体会,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6月。

50. 夏才初、杨林德、丁文其,岩石和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水电站设计,1996年2期。

51. 丁文其、杨林德,渗流耦合分析与高压钢支管合理长度的研究,软土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和工程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52. L. D. YANG、K. ZHANG、Y. WANG,Back Analysis of Initial Rock Stresses and Time-Dependent Parameters,Int. J. Rock Mech. Min. Sci. & Geomech. Abstr. Vol.33,No.6,1996年9月,EI,96103366777,SCI收录。

53. 时蓓玲、杨林德、曹正康、方世敏,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流变性与变形预测,工程力学增刊,1996年10月。

54. 杨林德、徐日庆,基坑开挖力学响应和预报参数的边界效应,工程力学增刊,1996年10月。

55. 朱合华、杨林德、陈清军、桥本正,盾构隧道管片接头衬砌系统的两种受力设计模型,工程力学增刊,1996年10月。

56. 徐日庆、杨林德,基坑开挖的信息化预报,同济大学学报,1996年10月,24卷5期,pp558-562,EI,97123974772。

57. Yang Linde、Zhu Hehua、Ding Wenqi、Mo Haihong,Fracture principle of underground opening in hard roc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election for suitable length of rockbolt,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OCK-SOIL ANCHORING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Rock and Soil Anchor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Nov.,1996。

58. 杨林德、丁文其、陆宏策,高压引水隧洞衬砌按渗水设计的研究,地下工程技术,1996年4期。

59. 徐 超、杨林德,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上海地质,1996年4期。

60. 夏才初、杨林德、朱素平,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渗透性的试验研究,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12月。

61. 徐日庆,杨林德,龚晓南,土的边界面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期,pp29-33,EI,97113941569。

62. 杨林德,丁文其,肖贡元、庄再明,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的稳定性研究,地下工程技术,1997年1期。

63. 王明洋、杨林德、钱七虎,爆炸波在饱和土中与障碍物相互作用的解析法,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4月,25卷2期,pp200-205,EI,97113941596。

64. 杨林德、徐日庆、陈 宝、林秀桂,上海市防汛墙岸堤变形规律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5月。

65. 杨林德、丁文其,渗水高压引水隧洞衬砌的设计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2期。

66. 杨林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工程设计对策,地下空间,1997年6月。

67. 杨林德、丁文其,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岩土力学,1997年8月(增刊)。

68. 熊祚森、杨林德、黄宏伟,水泥土复合式支挡结构的机理分析,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10月。

69. 高文华、杨林德、叶为民,自立式挡墙侧向变形时效性分析与计算,工程力学增刊,1997年10月。

70. 高文华,杨林德,珠江玫瑰花园地下车库基坑围护结构监测与分析,建筑技术开发,1997年10月。

71. Riqing Xu、Linde Yang、Beiling Shi,Excavation deformation forecasting with stochastic back analysis method,Computer Method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385-390, Nov.1997, Balkema, Rotterdam,ISTP,BK60B。

72. Z.L.Feng、R.Q.Xu、L.D.Yang,An application of observational procedure for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ground,Computer Method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pp2037-2042, Nov.1997, Balkema, Rotterdam,ISTP,BK71H。

73. 徐 超、杨林德,支护开挖基底抗隆起的概率分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7年6期。

74. 叶为民,唐益群,杨林德,水泥土搅拌法复合地基测试方法探讨,工程勘察,1998年1期,pp18-20,EI,98044173183。

75. 杨林德、丁文其、张新江,复合支护计算方法的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26卷2期,pp139-143, EI, 98074298843。

76. 杨林德、丁文其、朱合华,新奥法技术与隧道结构的计算,公路隧道,1998年2期。

77. 杨林德,“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办学方向,同济教育研究,1998年4期。

78. 徐 超、杨林德,随机变量拟合优度和分布参数Bayes估计,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6月。

79. 朱合华、杨林德、桥本正,深基坑工程动态施工反演分析与变形预报,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7月。

80. 叶为民,唐益群,杨林德,叶耀东,强夯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效果研究,岩土力学,1998年9月,pp72-76,EI,99114905649。

81. 徐日庆,龚晓南,王明洋,杨林德,粘弹性本构模型的识别与变形预报,水利学报,1998年4期,pp75-80,EI,98094384703。

82. 杨林德、马险峰,冲击波荷载下大楼地下室的三维动力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月。

83. 马险峰、望月秋利、杨林德,神户市地铁车站的震灾及修复,铁道工程学报,1998年增刊。

84. 杨林德、丁文其,新奥法施工与复合支护的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与岩石动力学专辑,1998年11月,pp840-845,EI,98124513579。

85. 徐迎伍、杨林德,BBEST开发工具在黄河悬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增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

86. 高文华、杨林德,淮北临涣井田综采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8年12月。

87. 王明洋、杨林德、钱七虎,缓倾角断裂隔震效应的定量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7卷1期,1999年2月,pp34-37。

88. 王 璇、杨林德,信息时代的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初探,地下空间,1999年3月。

89. 杨林德、徐 超,Monte Carlo模拟法与基坑变形的可靠度分析,岩土力学,1999年3月,20卷1期,pp15-18,EI,99114905604。

90. 陈 宝、杨林德,防汛墙的变形规律及其失效模式评判,土工基础,1999年3月。

91. Linde Yang、Hehua Zhu & Wenqi D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segment internal fo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hield tunnel,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Tunnel Congress, Oslo, Norway, May 31~June 1,1999,pp187-193,ISTP,BN21K。

92. 郑永来、杨林德,地下结构震害与抗震对策,工程抗震,1999年4期。

93. 杨林德、钟才根、曾进伦,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4月。

94. 杨林德、马险峰,大楼地下室的三维动力分析与人防潜力,防护工程,1999年2期。

95. 高文华、杨林德、叶为民,板—土三维等厚接触单元模型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学报,1999年6月。

96. Wenhua Gao, Linde Yang, A Numerical Study of Time-Space Effec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upport System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n Soft-Clay,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3-25 Aug.1999, Seoul, Korea,pp1441-1446,ISTP,BT60G。

97. 丁文其、杨林德、朱合华,盾构隧道施工中材料性态的模拟,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8月。

98. 高文华、杨林德,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深层搅拌桩墙体受力变形的空间效应,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10月。

99. 钟正雄、杨林德,土钉挡墙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工程勘察,1999年12月,6期,pp19-43,EI,00045120971。

100. 郑永来、杨林德,线形地下结构震害,同济大学学报增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12月。

101. 郑永来、杨林德,地下结构震害与抗震对策,工程抗震,1999年4期。

102. 郑永来、杨林德、夏颂佑,比尺对梁式构件动态弹性模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月,28卷3期,pp287-290,EI,01015501713。

103. 高文华,杨林德,香港广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时空效应分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 2月,pp86-91,EI,00095313526。

104. 杨林德、范宇洁,地下空间平战功能转换技术中胶粘接头的研究,地下空间,2000年1期。

105. 杨林德、吴蔺、周汉杰,反演分析中量测误差的传递与仪表选择的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1期。

106. 高文华、杨林德,软土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2000年2期,pp139-141,EI,00065200149。

107. 钟正雄、杨林德、杨金松,基坑变形的实时建模预报时序分析方法,工业建筑,2000年3期。

108. 高文华、杨林德,珠江玫瑰花园基坑支护墙体受力与变形的三维性状分析,工业建筑,2000年3期。

109. 马险峰、杨林德,神户市地铁大开站的地震响应解析及震害机理的研究,防护工程增刊,2000年9月。

110. 杨林德、郑永来、童峰,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的等代地震荷载研究,世界隧道增刊,2000年10月。

111. 杨林德、包玮瑜、盛东健,地下工程施工监测数据管理的研究,第六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基坑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安出版社,2000年10月。

112. 杨志锡、杨林德,圆形巷道各向异性稳定渗流的一个解析解,同济大学学报,第29卷3期,2001年3月,pp273-277,EI,01546792771。

113. 杨林德、李象范、钟正雄,复合型土钉墙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岩土工程学报,第23卷2期,2001年3月,pp149,EI,01396662342。

114. Linde YANG 、Beling SHI 、Caigen ZHONG , Back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a Foundation Dit in Soft Soil ,Gea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Soft Ground , 亚洲地区地下开挖岩土工程交流会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pp16-18。

115. 杨林德,叶为民,杨志锡,基坑工程中应力场与渗流场直接耦合的有限元法,勘察科学技术,2001,No.03,pp32-36。

116. 陈 宝、崔玉军、杨林德,北海白垩非饱和性态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2001年5月,PP969-972。

117. 陈 宝、杨林德,非饱和白垩压缩变形依时特性的研究,岩土力学,22卷2期,2001年6月,pp179-P183,EI,01346624716。

118. 季倩倩,杨林德,地下铁道震害与震后修复措施,灾害学,2001年6月, Vol.16, No.02,PP31-36。

119. 高文华、杨林德、沈蒲生,基坑变形预测与周围环境保护,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卷4期,2001年7月,pp555-559,ISTP,BT62C。

120. 仇圣华、杨林德,岩体不确定性参数求解方法研究,地下空间,21卷3期,2001年9月,pp192-197,ISTP,BT62C。

121. YANG LINDE,DING WENQI,YANGZHIXI,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omposite lining in NATM,Frontiers of Rock Mechan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S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ISRM 2001-2nd ARMS),A.A.BALKEMA PUBLISHERS,11-14SEPTEMBER 2001,BEIJING,pp 533-536。

122. 黄宏伟、杨林德等,The monitoring for the effect of pipe jacking on another closer tunnel, Frontiers of Rock Mechan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S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ISRM 2001-2nd ARMS),A.A.BALKEMA PUBLISHERS,11-14SEPTEMBER 2001,BEIJING,pp419-422。

123. 杨林德、仇圣华、杨志锡,基坑围护位移量及其稳定性预测,岩土力学,22卷3期,2001年9月,pp267-270,EI,01466726803。

124. 林从谋、杨林德等,延长药包爆炸应力波在线粘弹性介质中传播规律的解析解,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0 No.3,2001年9月,pp1-3。

125. 仇圣华,杨林德,杨志锡,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及其信息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9月,Vol.20,No.03,pp95-102。

126. 高文华、杨林德、沈蒲生,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土木工程学报,34卷5期,2001年10月,PP90-96。

127. 高文华,杨林德,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综采地质条件评价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月,Vol.21,No.12,pp117-123。

128. Gao WH, Guo YJ, Shen PS, Yang LD,Influencing of excavation on strata deformation,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DEC 06-08, 2001,ISTP,BT66X。

129. 杨林德、叶为民,二维各向异性岩土介质中渗流分析的等参有限元法,上海地质,2001年增刊,pp55-58。

130. 陈宝、温竹茵、杨林德,上海市防汛墙岸堤的稳定可靠度研究,上海地质,2002年1期,pp8-11。

131. 陈宝、杨林德、崔玉军等,多相介质油田白垩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30卷1期,2002年1月,23-26。

132. 王祥秋,高文华,杨林德,边坡滑移面软弱夹层时间效应与相关特性的试验,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7卷1期,2002年1月,65-68。

133. 杨林德、黄栋成、丁文其,集约化信息管线的防护能力与对策措施,地下空间,22卷1期,2002年3月,pp72-74。

134. 仇圣华、杨林德,层状矿床厚度估计模型的研究,西部探矿工程,No.75,2002年3月,pp65-67。

135. 郑永来,王振宇,钟才根,杨林德,软基路堤填土施工期的稳定性反演分析,岩土力学, 2002 年4月,Vol.23,No.2,pp196-200。

136. 杨林德、时蓓玲、杨超,基坑变形及其安全性的随机预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卷4期,2002年4月,pp403-408。

137. 杨林德、高占学,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公路隧道,2002年5月,1-7。

138. 陈宝、杨林德、崔玉军,P.Delage,油田白垩发生遇水崩溃现象的机理探讨,工程勘察,2002年4期,6-8。

139. 范宇洁、杨林德,脉冲荷载下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局部破坏分析,地下空间,22卷2期,2002年6月,pp161-164。

140. 高文华,沈蒲生,杨林德,基坑开挖中地层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年8月,Vol.21,No.8,pp1153-1157。

141. 杨林德、耿大新、丁文其,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支护优化选型的研究,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9月,pp525-529。

142.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超长摩擦桩受力分析与承载力计算,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4卷3期,2002年9月,pp108-110

143. 郑永来、杨林德,水底隧道沉船荷载的研究,地下空间,2002年9月,pp256-258。

144. 杨林德、耿大新、丁文其,大断面洞室中锚杆支护的作用与优化选型,岩土锚固技术与西部开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0月,pp90-96。

145. 杨林德、杨志锡,各向异性饱和土体的渗流耦合分析和数值模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1卷10期,2002年10月,1447-1451,EI,02507271515。

146. 杨林德、高占学,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与保护层厚度的研究,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增刊,pp6-10。

147. 杨林德、黄宏伟、朱合华、丁文其,南平市天台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1月,pp225-230。

148.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含软弱夹层层状围岩地下洞室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4卷6期,2002年11月,pp729-732,EI,03047337244。

149. 杨林德、季倩倩、郑永来、杨超,软土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现代隧道技术,40卷1期,2003年2月,pp7-11。

150. 高文华、沈蒲生、杨林德,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分析的程序实现,土木工程学报,36卷2期,2003年2月,pp86-90。

151. 张引科,杨林德,昝会萍,非饱和土的结构强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35卷1期,2003年3月,pp33-36,EI,03227490605。

152.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桩基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地下空间,23卷1期,2003年3月,pp33-35。

153. 杨林德,萧蕤,复合支护的可靠度分析,地下空间,23卷1期,2003年3月,pp45-47。

154. 郑永来,刘曙光,杨林德,童峰,软土中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研究,地下空间,2003年,23(2),pp111-114。

155. 王启耀,郑永来,凌宇峰,杨林德,近距离双线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监测与分析,地下空间,2003,23(3),pp229-233。

156. 杨林德、杨超、季倩倩、郑永来,软土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7月,pp1375 — 1382。

157. 仇圣华、杨林德、王悦照、张国峰,地下厂房试验洞的粘弹性反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9月,31(9),pp1024—1028,EI,04078020874。

158. 杨林德、黄慷,越江通道工程盾构隧道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2003年全国公路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9月,pp9—14。

159. 张引科,杨林德,昝会萍,饱和多孔介质中球形空腔的动力响应,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9月,31(3),43-46。

160. 杨林德、仇圣华、王悦照、丁文其、朱合华,宜兴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洞的反分析研究,岩土力学,24卷增刊,2003年10月,pp345—348。

161. 杨林德、杨超、季倩倩、郑永来,地铁车站的振动台试验与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10月,31(10),pp1135—1140,EI,04128075363。

162.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临近隧道的影响分析,勘察科学技术, 2003年10月,5期,pp7—10

163.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3年10月,北京,pp1123—1126。

164. L.D.Yang、Y.J.Cui、B.L.Shi、C.G.Zhong,Une approche observationelle appliqué des excavations dans les sols mous de Shanghai,Revue fran?aise géotechnique, 105卷 pp1-10。

165. 耿大新、杨林德,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地下空间,2003年12月,23(4),pp380-387。

166. 杨林德、高占学,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耐久性与保护层厚度,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12月,36(12),pp64-67。

167. 耿大新、钟才根、杨林德,行车荷载作用下刚性路面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中南公路工程, 2003年12月,28(4),pp16-19。

168. X.Q.Wang,L.D.Yang,W.H.Gao,Wavelet analysis for measuring signals of the dynamic pressure of soil in the road foundation under vibration loads of high-speed train,PROCEEDINGS OF THE 5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12-14 Nov.2003, Changsha,Hunan, China,pp369-373。

169. 颜建平、杨林德、朱合华、白云,盾构法运输系统的优化,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第6期,总第106期,61-63。

170. Chen B.,Yang L.D.,Wen Z.Y.,Rea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Evaluation of Flood-control Wall,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LOPE ENGINEERING,8-10 Dec.2003, Hong Kong, China,pp177-183。

171. 张引科,杨林德,黄义,吴德飞,饱和土地基的非饱和土固结,应用力学学报, 2004年1月,21(1),pp146-149。

172. 杨林德、季倩倩、郑永来、杨超,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中模型箱设计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4年1月,26(1),pp16,EI,04138091626。

173. 黄慷,杨林德,崇明越江盾构隧道工程耐久性失效风险研究,现代隧道技术, 2004年2月,41(2),8-13。

174. 杨林德、黄慷,水底隧道管片构件耐久性失效风险研究,地下空间, 2004年3月,24(1)。

175.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软弱围岩蠕变损伤机理及合理支护时间的反演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3月,23(5),pp793-796,EI,04258221799。

176. 杨林德,季倩倩,杨超,郑永来,地铁车站结构震动台试验中传感器位置的优选,岩土力学, 2004年4月,25(4),pp619-623。

177. 林志,朱合华,杨超,杨林德,盾构区间隧道技术衬砌结构的抗震计算,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5月,32(5),608-611。

178. 林枫,杨林德,现代战争条件下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地下空间, 2004年6月,24(2),229-231。

179. Yang Linde,Yan Jianping,Wang Yuechao,A study on the time-dependent character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a test tunnel,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Vol.19,No.4-5,July-September,2004,pp414



项目研究报告



1. 周 源、杨林德、胡伟良,喷锚支护结构加载试验总结(项目研究报告),同济大学科学技术情报组,1977年11月。

2. 杨林德、黄 伟、潘鼎元等,二滩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的有限元分析等三篇(项目研究报告),同济大学科学技术情报组,1980年9月。

3. 杨林德,某地下洞室围岩应变量测成果分析(项目研究报告),同济大学科学技术情报组,1981年3月(被核定为1981年同济大学科学研究成果)。

4. 杨林德、杨志法、刘竹华,浙江省人防一O三工程主洞洞体围岩有限元分析(项目研究报告),同济大学科技情报站,1981年4月。

5. 杨林德、朱合华、张开俊,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洞围岩初始地应力和弹模反演确定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89年3月。

6. 李永盛、杨林德,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有限元分析报告(项目研究报告),1990年8月。

7. 杨林德、莫海鸿、朱合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与主变室的位移反分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0年8月。

8. 杨林德、吴兆兴、程鸿鑫等,387工程洞室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项目研究报告),1990年。

9. 杨林德、朱合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与主变开关室位移预报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1年5月。

10. 杨林德、张庆贺、范建奎等,人防工程口部快速封堵技术研究,“七五”人防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报告,1991年7月(已通过鉴定)。

11. 杨林德、张庆贺、范建奎等,人防工程口部预留技术研究,“七五”人防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报告,1991年7月(已通过鉴定)。

12. 杨林德等,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蚀变岩地层中锚喷支护受力性能试验与合理支护型式的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2年3月。

13. 杨林德等,黄浦江上游的洪涝灾情与对策技术(项目研究报告),1992年8月。

14. 孙 钧、杨林德等,拉瓦西水电站试验洞的反分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3年3月。

15. 杨林德、张玉生等,上海市区港口与码头震害预测(项目研究报告),1993年5月。

16. 杨林德、贺 军,梅山铁矿粗破碎洞室(-360M)非线性应力变形及稳定性分析(项目研究报告),1994年3月。

17. 杨林德、冯紫良、夏才初、丁文其、马险峰,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引水系统中高压钢支管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4年9月。

18. 杨林德、王 璇,束 昱,上海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若干规定及其条文说明(项目研究报告),1994年12月。

19. 杨林德、林秀桂、时蓓玲,外滩二期道路工程的监控量测与分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4年12月。

20. 杨林德、时蓓玲、林秀桂、徐日庆、陈 宝,城市防洪综合治理对策与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5年3月。

21. 杨林德、丁文其、马险峰、陈 宝,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1995年9月。

22. 杨林德、袁聚云,上海闵行中学教学楼工程粉喷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动测试验报告,1995年12月。

23. 杨林德等,深基坑稳定性的动态概率监控(项目研究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12月。

24. 杨林德、王 璇,信息管线共建与开发利用(项目研究报告),1997年12月。

25. 杨林德等,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动态预报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上海市建设发展基金资助),1998年8月。

26. 杨林德等,东方商厦地下室平战功能转换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上海市人防办公室下达),1998年12月。

27. 杨林德、黄宏伟等,深埋钢筋混凝土双管近间距竖曲线顶管工程施工监测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上海市给排水公司合流污水二期工程项目),1999年2月。

28. 杨林德、王明洋等,人防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项目研究报告),1999年6月。

29. 杨林德等,地下铁道与地下管线的震害调查,项目研究分报告之一(上海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科研项目),1999年6月。

30. 杨林德等,上海市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的地震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上海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科研项目),1999年6月。

31. 杨林德、丁文其等,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软弱岩层中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复合支护研究,项目研究报告(江苏省电力局研究项目),1999年8月。

32. 杨林德、叶为民、唐益群等,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与室内试验报告(项目研究报告),1999年9月。

33. 杨林德、丁文其等,豫园大酒店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研究报告(项目研究报告),2000年1月。

34. 杨林德、王璇、黄栋成、丁文其,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中人孔的综合监控措施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0年9月。

35. 杨林德、陈宝、虞中悦,上海市区的水灾灾害和防灾救灾工程措施的现状与发展,项目研究报告,2000年9月。

36. 杨林德、沈荣芳等,上海市潜在重大灾害的调查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0年9月。

37. 杨林德、王宝亭、陈立道、叶为民,宽口径专业学生的选课与择业,项目研究报告,2000年12月。

38. 杨林德、丁文其、王璇、黄栋成,集约化信息管线建设的工程技术,项目研究报告,2001年1月。

39. 杨林德、丁文其等,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试验洞反分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1年6月。

40. 杨林德、丁文其等,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研究,项目研究分报告,2001年6月。

41. 杨林德等,深基坑稳定性的各项异性渗流耦合分析与动态监控,项目研究总报告,2001年12月。

42. 杨林德等,上海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研究报告等7本,2002年6月。

43. 杨林德、朱合华、夏才初、丁文其、张子新等,龙滩水电站巨型洞室群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洞室变形预测及变形监控标准建议值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2003年8月。

44. 杨林德、陈宝等,本市重要部位防汛墙段抗震能力的评估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3年11月。

45. 蒋树屏,杨林德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本报批稿,2004年3月。

主讲课程



1. 地下工程,1998~2003年,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学位课程,硕士生选修课程

2. 边界单元法,1999~2003年,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选修课程

3. 岩石地下建筑结构,1970~1976年,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本科课程

4. 专业英语,1982~1985年,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及岩土工程专业本科课程



毕业研究生及学位论文题目

工学博士



1. 朱合华,1986.9~1989.8,隧道掘进面时空效应的研究

2. 吕小泉,1989.9~1992.5,城市地下空间对应场论与仿真模型研究

3. 张新江,1992.9~1995.7,复合支护计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时蓓玲,1993.9~1996.8,基坑变形的随机预测与安全性预报

5. 徐 超,1994.9~1997.10,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其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6. 丁文其,1994.9~1997.12,土体各向异性耦合模型及其在盾构隧道施工模拟中的应用

7. 高文华,1995.9~1998.12,深基坑支护墙体受力变形分析的粘弹性地基厚板理论

8. 熊祚森,1996.3~1999.5,基坑系统动态模式的非线性反演及稳定性分析

9. 马险峰,1997.3~2000.3,地下结构的震害研究

10. 童 峰,1997.9~2000.11,地铁区间隧道及接头结构抗震动力分析

11. 徐迎伍,1997.3~2000.3,平行管道顶进施工工艺的优化研究

12. 葛世平,1997.9~2000.10,软土地铁结构纵向变形预测与对策研究

13. 钟正雄,1997.3~2000.5,复合型土钉墙的受力变形与承载机理的研究

14. 叶为民,1997.9~2000.12,软土地层的渗流特征与深基坑开挖的耦合分析研究

15. 陈 宝,1997.9~2000.12,白垩的非饱和特性及其依时性态的研究

16. 范宇洁,1998.3~2001.1,粘钢加固抗爆地下结构的研究

17. 杨志锡,1998.3~2001.3,各向异性饱和粘土的渗流耦合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18. 季倩倩,1999.3~2002.3,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9. 仇圣华,1999.3~2002.3,成层正交各向异性围岩反分析方法的研究

20. 钟才根,1999.9~2002.11,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沉降动态预测与控制

21. 杨 超,2000.9~2003.11,饱和软土地铁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的研究

22. 王启耀,2000.9~2004.1,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的预报与控制

23. 王祥秋,2001.9~2004.3,铁路隧道结构相关动力稳定性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24. 耿大新,2001.9~2004.3,饱和软土地区防汛墙抗震稳定性研究

工学硕士



1. 张开俊,1987.9~1990.3,线性分布初始地应力场和围岩参数的粘弹性反演计算

2. 彭 敏,1990.9~1993.3,地下洞室围岩位移量测的优化布置

3. 林秀桂,1992.9~1995.3,土工织物性能与外滩二期道路工程的研究

4. 丁文其,1992.9~1995.3,渗流耦合效应分析与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支管长度的研究

5. T.SISAY,1992.9~1995.3,软土地层中顶管工法地面沉降的预报

6. 马险峰,1993.9~1996.3,大楼地下室战时功能开发计算

7. 周汉杰,1994.9~1997.3,反分析计算的误差传递及仪表选择研究

8. 陈 宝,1994.9~1997.3,防汛墙结构的可靠性与模糊随机分析

9. 吴 蔺,1996.9~1999.1,基坑工程监测的量测误差及其对参数反演确定影响的研究

10. 包玮瑜,1997.9~2000.1,平行顶管工程中的拱效应和监测数据管理

11. 黄栋成,1999.9~2002.3,公路隧道设计方法研究

12. 高占学,2000.9~2003.3,隧道衬砌耐久性的研究

13. 萧 蕤,2000.9~2003.3,公路隧道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的研究

14. 颜建平,2001.9~2004.3,软土隧道荷载分部规律的研究

15. 黄 慷,2001.9~2004.3,水底盾构隧道结构耐久性可靠度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

工程硕士



1. 陈志斌,1998.9~2003.7,水泥土搅拌桩维护结构的作用原理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

2. 吴炳来,1998.9~2003.10,检测技术与软土深基坑工程的动态施工

3. 刘清才,1998.9~2003.10,土钉支护的工法及工程研究

4. 杜志刚,1998.9~2003.10,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5. 阮力群,1998.9~2004.3,内撑式维护结构的设计与侧向位移的控制

6. 王录民,1999.3~2003.8,浅圆仓粮食侧压力理论分析与实测研究

博士后



1. 徐日庆,岩土介质开挖性态反分析方法,1996年10月出站。

2. 王明洋,爆炸波作用下介质与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应用研究,1997年4月出站。

3. 郑永来,软土地层中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设计的研究,1999年12月出站。

4. 陈明中,上海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2002年12月出站。

5. 张引科,饱和土中圆形衬砌隧道地震响应的研究,2003年12月出站。

国际学术交流



1. 1986.4~1987.4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木与采矿系访问学者

2. 1988.09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ound Space and Earth Sheltered Buildings,Shanghai,1988 (General Secretary)

3. 1989.11~1989.12 日本东京、北海道、大阪等地隧道施工技术考察

4. 1990.09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TA Annual Meeting,Chengdu,1990

5. 1993.05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and Numerical Methods, Xi’an,1993

6. 1996.03~1996.03 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与“株式会社藤田”合作研究交流

7. 1996.11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Rock and Soil Anchoring Technology, Liuzhou,1996 (Organization Committee Member)

8. 1997.08~1997.08 日本福冈与九州大学合作研究技术交流

9. 1997.11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Wuhan,1997 (Organization Committee Member)

10. 1998.08~1998.09 赴台北参加两岸三校学术交流会

11. 1998.10 香港大学岩石中心成立庆典,并访问香港理工大学

12. 1999.12 赴香港参加中日岩土工程技术学术交流会

13. 2000.08~2000.09 比利时布鲁塞尔,与列日大学合作研究互访

14. 2001.09 THE 2001 IS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ISRM 2001-2nd ARMS),Beijing,2001(Organization Committee Member)

15. 2003.04 比利时布鲁塞尔,与列日大学合作研究互访

16. 2003.05 参加ITA2003年会,Amsterdam

17. 2004.04 参加ITA2004年会,Singapore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