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杨永兴
性 别 男
籍 贯
出生年月 1956.5
[ 简 介 ]
联系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邮 编: 200092
电话:021-65984261(办) 传真:021-65986313(办)
Email:wetlands@mail.tongji.edu.cn ; wetlands@126.com
2003年调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前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与环境研究中心工作。1995年被中国科学院“特批”为研究员(教授)。1992年从师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昌明院士,攻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沼泽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方向博士学位,1996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从师于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SWS)前主席Curtis Richardson教授,在世界权威的湿地研究机构、美国著名的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环境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作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研究博士后,2000年出站。自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湿地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工作,先后在沼泽研究室、湿地研究中心、湿地环境开放实验室从事沼泽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还作为研究生导师,从事环境科学学科与地理科学湿地环境与湿地生态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1997-1999曾分别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湿地环境与湿地过程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湿地科学研究工作。1999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环境科学博士生导师。2002年又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聘任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博士生导师。
连续从事湿地研究长达20多年。主要在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平原、黄河与辽河三角洲从事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与兴趣:湿地环境与湿地生态。侧重沼泽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自然过程与环境过程,湿地生态环境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湿地退化过程与机制,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人工湿地构建,全新世湿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和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开发研究。
在中国沼泽形成、发育与演化模式、沼泽形成时期、湿地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与效益、湿地退化机制和全新世湿地区域古环境演变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在湿地科学形成、发育与演化、形成时期和古环境演变等理论研究提出新观点,获得新发现。提出并用实例具体论证了中国东北地区多种独特的沼泽发育模式与机制,进一步阐明了国外曾盛行的“沼泽学统一发育过程学说”理论的局限性。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沼泽湿地发育理论体系研究。
现担任中国生态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湿地科学与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学术期刊编委。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被著名的国际沼泽保护协会(IMCG)(由世界知名沼泽湿地学者组成)接纳为专家级会员(中国仅有三位湿地学者被吸收为会员)。被中国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评选委员会专家评议后认为:杨永兴同志在中国沼泽湿地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地理学报颁奖报道),1992年获得“中国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全国十人)。1998年经国际生态学会湿地工作委员会和第六届国际湿地大会组委会遴选,担任第六届国际湿地大会“湿地发育与演化”国际学术会议主席,2000年筹备、组织并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主持该次国际学术会议。第一次由中国湿地学者在国际大型湿地科学学术会议上担任国际会议主席。
曾应邀分别赴德国地质矿产部土壤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瑞典农业大学、日本国家环境研究所进行湿地科学研究讲学。应邀赴德国、瑞典、奥地利、芬兰、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俄罗斯等13个国家的湿地科研与教学机构进行国际湿地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应用生态学报、海洋与湖沼学报、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地球科学进展、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湿地科学研究论文86篇。作为副主编和主要作者编写专著3部,论文集2部。为中国历史上首部沼泽志中国沼泽志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和创新项目20余项,参加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学会等部门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