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新 (MA JIANXIN)
马建新教授,1954年2月生,浙江萧山人。1982年获华东化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联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TU Clausthal)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催化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教授、氢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华东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长期从事催化、环境工程和能源化工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氢能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环境催化。
主要研究成果有:“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工程前期研究”、“稀土氧硫化物对羰基硫水解的催化作用机理”、“利用非选择性催化还原的烟气同步脱氮和脱硫”、“金属催化剂中毒效应区域感染的表面科学研究”、“汽车催化剂的配方系列化”、“贫燃发动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柴油机滤烟器再生新技术-烟粒的微波催化燃烧”、“合成二甲氧基甲烷催化填料制备技术”、“二甲氧基甲烷氧化制浓甲醛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等项目。获授权的美国专利3项、中国专利1项。
发表论文:主要有:“On the synergism between La2O2S and CoS2 in the reduction of SO2 to elemental sulfur by CO”、“Microwave-assisted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diesel soot”、“Simultaneous catalytic reduction of sulfur dioxide and nitric oxide”、“用于燃料电池汽车重整器的CO脱除技术“等80多篇。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马建新(MAJIANXIN)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相关话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余卓平(YUZHUOPING)老师介绍
余卓平 (YU ZHUOPING) 余卓平教授,1960年1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5年获同济大学工学硕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孙泽昌(SUNZECHANG)老师介绍
孙泽昌 (SUN ZECHANG) 孙泽昌教授,1953年7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年于该校工业自动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林家阳老师介绍
林家阳教授 / 研究方向:图形语意和理论研究简历 1955.3.17出生于浙江省温岭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院长 /教授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万钢(WANGANG)老师介绍
万 钢 (WAN GANG) 万钢博士1952年8月出生,1981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年获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劳塔·斯伯利老师介绍
劳塔·斯伯利 教授 / 研究方向:动感画面语意研究简历:国籍:德国 出生地 /时间:德国威林根/瓦尔德克 16. 11. 1942 职业:教授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王健老师介绍
王健 主任 / 研究方向:创新理论研究 简介: 出生于 50 年代、成长 60 年代、插队农耕于 70 年代, 70 年代末读大学, 80 年代初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老师介绍
张晨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结构(包括嵌入式系统).郭明森:教授,美籍归国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计算,软件工程,软件项目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张晨曦老师介绍
张晨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结构(包括嵌入式系统).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周兴铭老师介绍
周兴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12月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余姚人。19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老师介绍
周兴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结构,移动计算等.张晨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系 ...同济大学通知公告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 200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