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胡志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2

姓名:胡志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10月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汽车能源技术、汽车低排放设计技术
电子邮箱:huzhiyuan@tongji.edu.cn
办公电话:
通讯地址: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

个人简介
教育 & 工作经历
研究成果
1990年至1994年河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本科,1994年至1997年在河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任教,1997年至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2000年至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2006年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后出站,2006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历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交通港航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奖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1项、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潍柴动力教学奖励、动内动力教学奖励、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奖励。
专业领域:
长期从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科研专业领域为汽车能源与节能环保。主要科研方向:
1)汽车能源技术
汽车替代燃料(生物柴油、丁醇、合成油)车用关键技术
汽车替代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技术、碳排放控制技术;
2)汽车低排放设计技术
汽车在路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
汽车颗粒物排放理化特性及控制技术
发动机起动着火燃烧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专业领域:
长期从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科研专业领域为汽车能源与节能环保。主要科研方向:
1)汽车能源技术
汽车替代燃料(生物柴油、丁醇、合成油)车用关键技术
汽车替代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技术、碳排放控制技术;
2)汽车低排放设计技术
汽车在路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
汽车颗粒物排放理化特性及控制技术
发动机起动着火燃烧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教学情况:
主讲《汽车构造》、《内燃机设计》、《有限元法在内燃机中的应用》、《专业课程设计》等4门本科课程,负责发动机方向本科生的生产实习;主讲研究生课程《汽车替代燃料技术与评价》。指导研究生38名,已毕业26名;参编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
科研情况:
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30余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国防97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课题、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7项;作为课题副组长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主持联合汽车电子、上海大众、申沃客车、万向客车、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等横向课题10余项;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加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上海市科技攻关课题等10余项。
以第一作者在Energy, Applied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内燃机学报、内燃机工程、汽车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42篇。超50次引用论文4篇;公开或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学术兼职:
担任Energy, Fuel, Applied Energy,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SCI期刊的评审专家,内燃机学报、内燃机工程、汽车工程、中国公路学报、环境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等EI核心期刊的评审专家;兼任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生物质可持续准则国际标准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专家、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等。
主要课题:
XXXXXX起动研究,国防973课题(),2015.01~2017.12,课题负责人
B2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车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16DZ**),2016.07~2018.06,项目负责人
在用汽柴油车排放特征及高排放成因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5DZ**),2015.07~2017.06,课题负责人
再生机油台架试验研究及公交车示范,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14.07~2016.06,课题负责人
基于数据有效性的车用代用燃料生命周期四E评价,教育部博士点基金(8),2009.01~2011.12,课题负责人
车用生物丁醇生命周期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04~2015.12,课题负责人
先进柴油轿车运行试验与技术考核,国家863计划课题(2008AA11A169),2008.09~2010.12,课题副组长
沪五油品与机动车适配性,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DZ**),2012.09~2014.09,项目副组长
生物柴油组分与汽车匹配技术研发,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11A1A2),2006.11~2008.12,核心研究人员
国V排放生物柴油专用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2012AA111720),2012.03~2014.12,核心研究人员
特大型城市区域性可再生能源柴油轿车示范工程,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2007DFA60750),2007.11~2009.12,核心研究人员
公交车燃用复杂来源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的适配性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3DZ**),2013.12~2015.12,核心研究人员
替代燃料机动车瞬态排放特性检测及环境影响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07~2012.06,核心研究人员
生物燃料丁醇的车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0DZ**),2010.09~2012.09,核心研究人员
新型乳化柴油的研发及在公交车使用可靠性耐久性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9DZ**),2009.08~2011.06,核心研究人员
主要论文:
Zhiyuan Hu, Fang Fang, Daofeng Ben, et al, Net energy, CO2 emission, and 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as alternative automotive fuel in China, Applied Energy, 2004, 78(3): 247-256.
Zhiyuan Hu, Gengqiang Pu, Fang Fang, et al,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energy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utomobiles fueled by bio-ethanol blends in China, Renewable Energy, 2004, 29(14):2183-2192.
Zhiyuan Hu, Cheng Zhang, Gengqiang Pu, et al,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used as automotive fuel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2005, 22(1):50-55.
Zhiyuan Hu, Piqiang Tan, and Gengqiang Pu,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cassava-based fuel ethanol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utomotive fuel in Guangxi, China, Applied Energy, 2006, 83(8): 819-840.
Zhiyuan Hu, Piqiang Tan, Xiaoyu Yan et al, Life cycle 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soybean-based biodiesel as an alternative automotive fuel in China, Energy, 2008, 33(11):1654-1658.
Zhiyuan Hu, Yan Qin, Piqiang Tan, et a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yclic irregularity of an EFI gasoline engine fuelled with n-butanol/gasoline ble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dynamics, 2014, 17(4):257-263.
Zhiyuan Hu, Wenshu Li, Piqiang Tan, et al,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car fueled with biodiesel blends, IE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1, Wuhan China.
Zhiyuan Hu, Pengju Sun, Piqiang Tan, et al, Fuel economy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analysis of diesel taxies in Shanghai, IE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1, Nanjing China.
Zhiyuan Hu, Jianjun Lin, Piqiang Tan,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fueled by wasted oil based biodiesel blends, IE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1, Nanjing China.
Zhiyuan Hu, Peng Cheng, Piqiang Tan, et al, Life cycle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 assessment of electric car in China,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fficiency, Cost,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nergy Systems, 2013,Guilin China.
Zhiyuan Hu, Yushan Ding, Hao Song, The life cyle assessment of automotive biological butanol,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15, Senzhen, China.
胡志远,浦耿强,高云凯,轻型客车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及优化,机械强度,2002, 25(1):67-70.
胡志远,王成焘,基于回收的磨损尺寸胀修恢复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37(1): 100-103.
胡志远,张成,浦耿强等,含氧汽油生命周期排放评价,内燃机工程,2003, 24(2): 58-60.
胡志远,戴杜,张成等,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评价,内燃机学报,2003, 21(5):341-345.
胡志远,张成,浦耿强等,木薯乙醇汽油生命周期能源、环境及经济性评价,内燃机工程,2004, 25(1): 13-16.
胡志远,浦耿强,王成焘,木薯乙醇汽油车生命周期排放评价,汽车工程,2004,26(1):16-19.
胡志远,戴杜,浦耿强等,木薯乙醇燃料生命周期能源效率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 38(10):1715-1718.
胡志远,浦耿强,王成焘,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多目标优化研究,内燃机学报,2004, 22(4):351-356.
胡志远,楼狄明,浦耿强,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内燃机学报,2005, 23(3):258-263.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6, 22(11):141-146.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车用替代燃料多目标优化研究,车用发动机,2006(5):61-66.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柴油及其替代燃料生命周期排放评价,内燃机工程,2007, 28(3):80-84.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车用汽油替代燃料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排放评价,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8):1099-1033.
胡志远,楼狄明,谭丕强等,非道路用增压柴油机曲轴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2008,17(2):4-7.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在用柴油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试验研究,汽车技术,2008 (4):41-43.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轿车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研究,内燃机工程,2009, 30(2):11-14.
胡志远,赵杰,谭丕强等,共轨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性能与排放特性,内燃机工程,2009, 30(1):19-22+28.
胡志远,谭丕强,赵杰等,重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性能与排放,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7(7):960-963.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非道路用增压柴油机连杆组件3维有限元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7(1):101-105.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等,在用柴油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汽车技术,2009(10):47-50.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柴油出租车燃用麻疯树制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8(6):898-902.
胡志远,谭丕强,楼狄明,共轨柴油机燃用麻疯树制生物柴油的环境排放特性,内燃机工程,2011, 32(4):65-71.
胡志远,孙晓清,谭丕强等,共轨柴油机燃用麻疯树制生物柴油的性能及排放特性,农业工程学报,2011, 27(S1):308-312.
胡志远,程亮,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煤制油的排放特性,汽车技术,2011(8):7-10.
胡志远,李金,李文书等,柴油轿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研究,汽车技术,2011(5):23-25.
胡志远,孙晓清,谭丕强等,不同含水比例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研究,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 38(6):36-39.
胡志远,岳晗,谭丕强等,共轨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的颗粒排放特性, 内燃机工程,2012, 33(4):41-46.
胡志远,孙鹏举,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模态排放特性,汽车工程,2012, 34(1):22-25.
胡志远,岳晗,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0(1):597-600.
胡志远,程亮,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煤基F-T合成油的排放特性,环境科学,2012, 33(11):3733-3742.
胡志远,李金,谭丕强等,汽油轿车NEDC循环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环境科学,2012,33(12):4181-4191.
胡志远,林建军,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生物柴油的模态颗粒排放特性,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0(6): 133-137.
胡志远,杨奇,谭丕强等,在用共轨柴油机燃用沪四柴油的超细颗粒排放,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1(11):1721-1725.
胡志远,程鹏,谭丕强等,柴油乘用车上海市典型道路行驶特征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汽车技术,2013(9):45-48.
胡志远,杨奇,谭丕强等,电喷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内燃机工程,2014, 35(3):26-31.
胡志远,秦艳,孙鹏举等,柴油乘用车实际道路排放的多项式回归模型,汽车技术,2014(10):14-18.
胡志远,孙鹏举,谭丕强等,柴油轿车燃用煤基F-T合成燃料的瞬态工况排放特性,汽车工程学报,2014, 4(3):225-234.
胡志远,秦艳,谭丕强等,国Ⅳ柴油公交车上海市道路NOX和超细颗粒排放,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3(2):286-292.
胡志远,秦艳,谭丕强等,基于大样本的上海市乘用车行驶工况构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3(10):1523-1527.
胡志远,谢亚飞,谭丕强等,燃油喷射参数对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BD20燃烧特性的影响,内燃机工程,2015, 36(6):38-44.
胡志远,谢亚飞,谭丕强等,在用国Ⅳ公交车燃用B5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4(4):625-631.
胡志远,宋博,全轶枫等,GDI汽油车NEDC循环颗粒物排放特性,汽车技术,2016(8):625-631.
胡志远,磨文浩,宋博等,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及固态PM2.5数量排放特性,环境科学研究, 2016, 29(10):1426-1432.
胡志远,磨文浩,谭丕强等,在用国Ⅳ柴油公交车CCBC颗粒物排放特性,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7(1):112-119.
主要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燃油滤清器系统,ZL6.0,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公开),一种适用于低温地区的燃料供给系统及方法,9.6,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公开),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柴油机起动辅助系统及方法,4.5,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提高柴油机SCR系统尿素热解水解效率的方法,ZL9.6,第二发明人
发明专利(授权),用于生物柴油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的获得方法,ZL2,第三发明人
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柔性集成装置及其方法,ZL2.1,第三发明人
发明专利(授权),设计柴油后处理系统的方法及系统,ZL 6.5,第三发明人
科研获奖
1. 混合柴油燃料车用关键技术及应用,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15)
2. 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关键技术与应用,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5/15)
3. 现代车用发动机虚拟设计仿真系统分析数字化平台,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7)
4. 车用生物柴油适用性研究,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10)
教学获奖
2013年度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汽车构造》,(排名5/10)
基于开放自主的学生创新团队,践行卓越汽车人才培养新模式,2014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6)

返回
相关话题/同济大学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