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2



职务:副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硕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angs_tj@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雨水排水、水和废水的自然生态处理、工程经济学
主讲课程: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404-7272-5-00114)、国际水协会(IWA)会员、欧洲环境和资源经济学会(EAERE)会员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7 - 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2012-2013,佛罗里达大学,水土科学系访问****
2005-2007,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2-2005,同济大学,市政工程博士
1995-200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水排水工程学士,市政工程硕士
教学和科技奖励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提高经济素养——环境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因强化,排名1,2015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与集成示范,排名4,2014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与集成示范,排名4,2013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wMjkwNjUy.htm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zMjQzNjY0NA==.html?spm=a2h0k.**.soresults.dtitle

个人荣誉
同济大学慧信-胡家骏环境教育奖励金优秀青年教师,2015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2009

研究小组文化

在组全日制研究生:
付佳,jiafu@tongji.edu.cn,18级硕士
王衡,h.wang@tongji.edu.cn,16级硕士

我们研究小组的人少,因此我们只选择一两个工程科技方向集中力量开展研究,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神探索未知世界,不妥协、不将就地把事情做好,坚持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同时,我们尊重学生的感受和诉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他们能力所处的阶段合理安排任务,师生平等,各自发挥所长协同开展工作,遵从“诚信、责任、发展、共享”的价值观,坚持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硕士生王衡参加2017年IAHR世界大会(马来西亚吉隆坡)

研究生奖励:
王衡获硕士研究生生国家奖学金,2018

毕业研究生:
李平,li900103@yeah.net,11级硕士,城市雨水分散控制的附属绿地改造快速评价方法
教学工作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主体投资环保产业是我国环境治理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在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还是在工业烟气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中,市场化环保服务都发挥了主要作用。这类项目有一个共同并且显著的特征,即项目的成功依赖于政策、技术、资本和市场四大要素。本课程介绍经济学一般原理,重点是把工程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环保工程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更好地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环保工程项目管理。


燃煤电厂脱硫服务项目经济评价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77, 878.)
王晟.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4.同济大学十二五本科规划教材

王晟. 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2014, 144, 169–174.
王晟, 祝晓青.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高校环境类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2015, 11.14~15,武汉.
【PPT链接】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C2j4TyUx-FraMM54LDPM-jwyI6LoTMQTlt9NAHNxd4D3r5L_vmN-KSwFk3udV0CGarMeeS7UAfCAH_eNMT8ilf1SVE4467wZMeoQPFqNf7

科研工作

城市雨水排水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排水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把建设海绵城市确定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小组近年来致力于城市雨水排水计算和模型模拟研究,并聚焦在海绵城市的三个效用上:一是减小排水管道峰值流量,二是维持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三是增强城市排水系统承受超标暴雨的韧性。研究小组再次开发了推理公式法使其可以计算设有雨水源头减量措施的排水管道设计(峰值)流量,通过计算多年雨水径流事件不等长序列的偏离度解决了城市径流特征评价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的排水系统韧性评价指标集。


从推理公式法1.0到2.0(Water Research2018, 144, 112.)

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在2004-2014年期间主要从事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
具有单级脱氮功能的河道边坡人工湿地(专利4.X)


长期合作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政院、碧桂园等设计院;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科研项目:
海绵城市维持开发前径流特征和承受超标暴雨韧性的定量评价新方法,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
长历时极端降雨中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弹性度量方法研究,上海城市气候变化应对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18-2019
应对城市极端性暴雨的防涝弹性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15dz**),2015-2017
工业污染治理机制市场化改革的环境效益与经济价值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2016
基于双向传氧传底物的植物表面生物膜同时硝化反硝化机制与调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2013
农业园区水环境治理与水质保护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农业科技重点攻关项目(),2010-201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市科委科技援助项目(),2009-2011
荡口古镇水系水质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无锡市荡口古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09
小城镇污水组合交替式曝气塘处理工艺优化及控制,上海市科委崇明生态岛科技建设专项(07dz12048)子课题,2008-2010
崇明县庙镇等四镇环境保护规划,崇明县环境保护局,2007
潜流人工湿地气体释放与CO2动态平衡研究,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07KJ018),2007-2010
潜流湿地中大气复氧方式与工艺优化研究,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05R21414),2005-2006

学术论文:
Wang, S.; Fu, J.; Wang, H. Unified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Climate Resilience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by Means of Resilience Profile Graphs for Synthetic and Real (Persistent) Rains. Water Research2019, 162, 11–21.
Wang, S.; Wang, H. Extending the Rational Method for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Water Research2018, 144, 112–125.
Wang, S.; Qing, L. J.; Wang, H.; Li, H. Y.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ing for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control in Chinese coal power plant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77, 878–887.
Wang, S.; Wang, H.; Deng, Y.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onsite runoff control for reducing the hydrological footprint of green building.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75, 333–342.
王晟; 王衡; 张钧. 容积法计算雨水径流控制设施规模的物理含义及运用. 给水排水2017, 43 (增刊), 90–93.
Wang, S., Wu, P. Reforming the mode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13): 7522–7523.
Wang, S. Values of decentralized systems that avoid investments in idle capacity within the wastewater sector: a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4, 136, 68–75.
李平, 王晟. 生物滞留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环境工程, 2014, 32(189): 75-79.
Liao Z. L, He Y., Huang F., Wang S., Li H. Z. Analysis on LID for highly urbanized areas' waterlogging control: demonstrated on the example of Caohejing in Shanghai.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3,68(12): 2559–2567.
杜晓丽, 徐祖信, 王晟, 郑磊. 序批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19): 8-11.
Li H. Z., Wang S., Ye J. F., Xu Z. X., Jin W. A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logged rural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earthworm.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63(2): 283-290.
邵留, 徐祖信, 王晟, 金伟, 尹海龙. 新型反硝化固体碳源释碳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 2011, 32(8): 2323-2327.
王晟, 徐祖信, 杨彬彬, 李怀正. 乡镇污水简易型交替曝气塘处理工艺. 同济大学学报, 2010, 38(12): 1781-1786.
Wang, S, Xu, Z., X., Li, H., Z. Influence of plant tillering and root volume on flow patter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of vertical down flow wetlands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59(1): 81-87.
Xu Z, X, Du X. L., Wang S.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non-planted pilot-scale modifi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9, 36 (5): 850-858.
杜晓丽,徐祖信,王晟. 两种改进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途径分析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3): 62-66.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周德兴. 植物根系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条件的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 2008(36):4. 519-524.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的强化方法. 环境科学,2006, 27(12): 2432-2438.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潜流湿地处理不同浓度有机污水的差异分析. 环境科学,2006, 27(11): 2194-2200.
徐祖信, 李怀正, 王晟, 傅威, 邢绍文, 沈根祥. 崇明森林旅游园区潜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 给水排水, 2006, 32(6): 35-39.
王晟, 徐祖信, 屈计宁. 铝盐混凝剂一级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正交实验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21(1): 37-40.
王晟, 徐祖信, 王晓昌. 饮用水处理中臭氧—生物活性碳的工艺机理.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20(3): 33-35.
王晟, 王晓昌, 张玉先, 徐祖信. 污水厂二级出水的臭氧反应动力学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7): 56-57.
王晟, 王晓昌, 张玉先, 徐祖信. 生物滤池用于深度处理时的数学模型.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4): 26-28.

发明专利:
王晟, 王衡, 李怀正. 一种轻便型防水淹自立卷布,2.8
王晟, 徐祖信, 吴芳. 小型人工湿地的模块结构及其应用工艺, 0.0
王晟, 徐祖信, 李怀正, 金伟, 王欣然. 斜面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工艺. 4.X
李怀正, 王晟, 邢绍文. 利用土壤动物修复堵塞潜流人工湿地渗水能力的方法, 5.6
李怀正, 王晟, 邢绍文. 人工湿地浸润面水力调控装置, 2.1
王晟, 徐祖信. 一体式絮凝生物流动床污水处理工艺. 0.1
徐祖信, 王晟, 李怀正.改进型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5.7
徐祖信, 王晟, 李怀正.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0.6

相关话题/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