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TBA(办公室);65982656-8101(实验室)Emailxdfang@tongji.edu.cn
专业方向有机化学办公室新闻中心201;化学馆101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有机材料
个人介绍
1)教育背景:
1987-199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化学专业学士(BS)
1993-1995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MS)
1995-200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博士(PhD)
2)工作经历:
2000-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UniversityofChicago,Illinois,USA)
博士后研究员(Prof.RichardF.Jordan)
2002-2003年,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圣芭芭拉有机固体及聚合物研究所(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Barbara,USA)
博士后研究员(Prof.GuillermoC.Bazan)
2003-2010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化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
2009年,美国UniversalDisplayCorporation(NASDAQticker:PANL)首席研究顾问(被本人婉拒)
2010-至今,同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
3)研究兴趣: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魅力之一是能够按照人类的意愿提供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化学结构多样性。举例来说,在碳氢芳香化合物中以等电子体的氮硼共价单元来取代碳碳双键结构单元,能够形成许多结构新颖的有机氮硼芳香化合物,从而为有机化学的研究带来崭新的思维和许多新的可能。相较于丰富成熟的传统碳氢芳香化合物研究来说,氮硼杂环芳烃的合成手段依然非常匮乏,进而严重制约了对这类新颖未知化合物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和认知。
本课题组在有机硼芳香化合物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比如我们首次报导了1,2-氮硼杂苯的通用合成方法,打开了对该类化合物性能的系统研究的大门,该方法迄今依然为世界其他课题组所沿用(C&ENNews,Jan.5th,2009:"...modernpioneerof1,2-azaborinechemistry...");在另一方面,我们首次完成了基于1,2-氮硼杂茂的过渡金属半夹心型化合物的合成,使得通过杂环配体调控金属中心的性质成为可能,初始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烯烃催化聚合反应中有着优良的催化功能。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立足于这两个原创性的体系,积极探索氮硼杂环芳烃作为独特的金属配体和分子骨架结构单元,在金属有机不对称催化、烯烃催化聚合、惰性化学键(如C-H、C-F和N2)活化、有机光电材料和有机超导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4)代表论文:待续
欢迎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欢迎对课题感兴趣的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