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邵立明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7

职务: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电话:021-65981383
电子邮箱:solidwaste@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过程、技术和理论

主讲课程: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上海市精品课程)、《固体废物管理》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环境工程动力学原理/分析》、《化工原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课程:《反应工程》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steManagement》、《环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育经历
1980.09~1984.07,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工专业,本科毕业
1996.09~2003.06,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工作经历
1984.07~1990.07,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
1990.08~2002.06,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2.07~2007.06,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07至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情况
2006.05~2011.05,《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获2006年度同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获2009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2011.08~2013.08,同济大学卓越课程行动计划(专业核心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010.12~2012.12,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教学团队与教学模式综合改革
2008.05~2010.05,同济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环境工程动力学原理/环境工程动力学分析
2008.05~2009.12,同济大学实验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获2009年同济大学第四期“实验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优秀奖)
2008.05~2009.12,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教材建设,固体废物管理(第二版)(获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
2006.10~2008.12,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教材建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易腐生活废弃物生物代谢稳定工艺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抗生素药渣的厌氧消化处理、易腐有机生活垃圾的生物干化影响因素分析

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4名,已毕业工学硕士10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名。
2012年度同济大学桑德环境教育奖励金;2008年度同济大学奖励金教师系列二等奖;2004年度同济大学奖励金教师系列三等奖。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12.01~2016.12,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城市固废物-化-生相变及污染物产生(编号2012CB719801)
2.2010.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污水厂污泥絮体有机物组成与分布结构表征及其与脱水性关联的机理(编号20977066)
3.2007.12~2010.1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及处置设施运行支撑技术与示范(编号2007AA061304)
4.2009.01~2011.1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污水厂污泥絮体有机物多层分布结构及其与脱水性能的相关机理(编号200802470029)
5.2009.11~2011.1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干化与土地利用技术研究(编号2008ZX07317-003)
6.2008.11~2011.1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底泥疏浚与景观化生态修复技术(编号2008ZX07316-004)

代表性学术论文

1.ShaoL-M,HeX,YangN,FangJ-J,LüF,HeP-J.Biodryingofmunicipalsolidwasteunderdifferentventilationmodes:Dryingefficiencyandaqueouspollution.WasteManagementandResearch,2012,30(12):1272–1280.
2.ShaoL-M,WangX-Y,XuH-C,HeP-J.Enhancedanaerobicdigestionandsludgedewaterabilitybyalkalinepretreatmentanditsmechanism.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12,24(10):1731–1738.
3.ShaoL-M,MaZ-H,ZhangH,ZhangD-Q,HeP-J.Bio-dryingandsizesortingofmunicipalsolidwastewithhighwatercontentforimprovingenergyrecovery.WasteManagement,2010,30(7):1165–1170.
4.ShaoL-M,WangG-Z,XuH-C,YuG-H,HeP-J.Effectsofultrasonicpretreatmentonsludgedewaterabilityand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distributioninmesophilicanaerobicdigestion.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10,22(3):474–480.
5.ShaoL-M,HeP-P,YuG-H,HeP-J.Effectofproteins,polysaccharides,andparticlesizesonsludgedewaterability.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09,21(1):83–88.
6.ShaoL-M,HeP-J,LiG-J.Insitunitrogenremovalfromleachatebybioreactorlandfillwithlimitedaeration.WasteManagement,2008,28(6):1000–1007.
7.ShaoL-M,HeP-J,XueJ-F,LiG-J.Electrolyticdegradationofbiorefractoryorganicsandammoniainleachatefrombioreactorlandfill.WaterScience&Technology,2006,53(11):143–150.
8.ShaoL-M,HeP-J,ZhangH,YuX-H,LiG-J.Methanogenesisaccelerationoffreshlandfilledwastebymicro-aeration.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05,17(3):371–374.
9.邵立明,顾伟妹,徐华成,王冠钊,何品晶.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379-2383.
10.邵立明,仲跻胜,张后虎,何品晶.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CH4释放及影响因素.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83–88.
11.邵立明,谷惠莉,何品晶.通风填埋层原位脱氮:回灌渗滤液和垃圾组成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51–155.
12.邵立明,邱伟坚,张后虎,何品晶.渗滤液灌溉土壤N2O释放及氨挥发的研究.环境科学,2008,29(12):3521–3524.(EI)
13.邵立明,孔祥锐,张后虎,何品晶.渗滤液负荷和灌溉深度对土壤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释放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65–2270.
14.邵立明,金泰峰,何品晶,张冬青.产物循环对生活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环境工程学报,2008,2(9):1231–1234.
15.邵立明,何品晶,康瑾.pH和负压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蒸发处理的影响.环境工程学报,2007,1(2):108–111.
16.邵立明,何品晶,瞿贤.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初期的重金属释放行为.中国环境科学,2007,27(1):71–75.(EI)
17.邵立明,何品晶,刘永德.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流收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326–329.
18.邵立明,何品晶,瞿贤.回灌渗滤液pH和VFA浓度对填埋层初期甲烷化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6,26(9):1451–1457.
19.邵立明,何品晶,瞿贤.回灌渗滤液VFA浓度对填埋层甲烷化代谢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06,19(5):65–69.
20.邵立明,何品晶,陈活虎.生物质分类表征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302–1307.
21.邵立明,何品晶,张晓星,李国建.添加污泥对渗滤液循环垃圾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5):840–844.
22.邵立明,何品晶,洪祖喜.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51–54.
23.邵立明,何品晶,洪祖喜.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62–966.

获奖及专利

获奖:
  • 2011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组合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排名第3
  • 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生活垃圾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排名第5
  • 2003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机后加药脱水固化技术在城市河道淤泥清理中的应用,排名第5
  • 200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生活垃圾填埋原位污染削减与资源利用成套技术,排名第5
  • 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三等奖,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及示范,排名第4
  • 2007年度国家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生活垃圾焚烧厂灰渣特性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排名第6
  • 第二十四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201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组合处理技术,排名第3
  • 2008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松江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排名第2

  •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专利号:ZL98121906.3,市政工程泥浆机后加药离心脱水方法
    2.专利号:ZL00127427.9,一种恶臭气体的脱除方法
    3.专利号:ZL01132394.9,能净化渗滤水、加速生活垃圾稳定化的填埋处理工艺
    4.专利号:ZL200410016078.9,一种强制与自然通风结合的废弃物高温堆肥化方法
    5.专利号:ZL200410016077.4,复合厌氧消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的方法
    6.专利号:ZL200410016076.X,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作土建工程结构层的方法
    7.专利号:ZL200410016079.3,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场内处理方法
    8.专利号:ZL200510031017.4,长填龄填埋场渗滤液的植被处理方法
    9.专利号:ZL200510031019.3,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原位环境修复方法
    10.专利号:ZL200510031018.9,利用通风填埋层进行渗滤液处理的方法
    11.专利号:ZL200610028760.9,用磷酸铵镁沉淀污泥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12.专利号:ZL200610025612.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两步法重金属稳定化方法
    13.专利号:ZL200710038264.6,一种生活垃圾的生物干燥方法
    14.专利号:ZL200710037812.3,一种污水处理厂污泥加工成农肥的方法
    15.专利号:ZL200710037813.8,污水处理厂污泥分相消化方法
    16.专利号:ZL200710039525.6,一种双向通风和气压翻堆堆肥方法
    17.专利号:ZL200910048910.6,污泥还原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
    18.专利号:ZL200910200001.X,飞灰和含砷废物共同稳定的方法

    课题组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热忱欢迎有环境、市政、化学化工、生物、能源和其它相关专业背景的有志学子加盟!



    相关话题/环境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