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林志芬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7

职务: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电话:021-65983363
电子邮箱:lzhifen@tongji.edu.cn,lzhifen@yahoo.com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科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混合污染物生物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
主讲课程:无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无

教育经历
199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并获得化学工程系工学和贸易经济学双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福州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0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并取得环境有机污染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以副研究员人才引进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3年12月成功竞岗为研究员(同教授),2005年3月份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1月人才引进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职。

教育情况
主讲现代环境生物学(硕士)和环境污染修复学(本科)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风险基金项目“混合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QSAR的研究”(20207009,2003.01-20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混合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定量化的研究”(20377041,2004.01-20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采用C18膜固相仿生萃取技术研究我国近海海域有毒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预测”(20677063,2007.01-20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元和非等毒性比组成的典型反应性混合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20977067,2010.01-2013.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微生物群体效应信号分子(QS)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慢性毒性机制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21177092,2012.01-2016.0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金“边缘海真光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大气CO2的调控”(40490000,2004.01-2007.12)”、中科院创新团队项目“热带海洋生态过程”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区域饮用水源特征污染物研究与风险综合评价”,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混合物剂量-效应关系的联合毒性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20100472),(主持2010.01-2013.0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多元和非等毒性比组成的典型反应性混合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机制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20100072110034985),(主持,2011.01-2013.01)等省部级和地方科研项目共20余项。

代表学术论文
在ChemicalResearchinToxicology、Chemosphere、WaterResearch、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SCI论文47篇,其中第一作者20篇),专著4部(其中一部独立完成)。其中代表性学术论文为:
1.DayongTian•ZhifenLin*•,DaqiangYin,Theatomicchargesofindividualreactivechemicalsinmixturesdeterminetheirjointeffects:anexampleofcyanogenictoxicantsandaldehydes,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Chemistry,inpress
2.XiaomingZou,ZhifenLin*,ZiqingDeng,DaqiangYin,YaleiZhang.Thejointeffectsofsulfonamidesandtheirpotentiatoron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differencesbetweentheacuteandchronicmixturetoxicitymechanisms,Chemosphere,2011,inpress.
3.ZhifenLin,XiaoJunNiu,ChundeWu,KedongYin,ZepingCai.Predictionofthetoxicologicaljointeffectsbetweencyanogenictoxicantsandaldehydesto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QSARandCombinatorialScience,2005,24(3):354-363
4.ZhifenLin,JianweiDu,KedongYin,LianshengWang,HongxiaYu,Mechanismofconcentrationadditiontoxicity:theyaredifferentfornonpolarnarcoticchemicals,polarnarcoticchemicalsandreactivechemicals,Chemosphere.2004,54(11),1691-1701
5.ZhifenLin,KedongYin,PingShi,LianshengWang,HongxiaYu,DevelopmentofQSARsforpredictingthejointeffectbetweencyanogenictoxicantsandaldehydes,ChemicalResearchinToxicology.2003,16(10),1365-1371

获奖及专利

获得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专利4项:
1.一种发光菌毒性测定方法,林志芬等(201110090246.9)
2.一种测定二元混合物获得最佳联合生物效应的配伍方法,林志芬等(201110090496.2)
3.一种测定水体有机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林志芬等(201110090258.1)
4.一种预测抗生素类污染物联合慢性毒性的方法,林志芬等(201110270841.0)



相关话题/环境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