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玲玲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7

职务:讲师
博士/硕士导师: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电话:021-65988598
电子邮箱:wulingling@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科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
1.有机污染物的致毒机制(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
2.沉积物的毒性及致毒污染物鉴定
主讲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本科生)、《现代环境生物学》(硕士生)、《专业外语》(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EnvironSciEur杂志顾问委员会(advisoryboard)委员

教育经历

20004.3–2007.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0.9–2003.7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所生态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6.9–2000.7河北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0.1至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7.12–2009.11获得德国DAAD留学基金资助,于亚琛工业大学环境科学所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教育情况
共承担1门本科生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门硕士生课程《现代环境生物学》和《专业外语》(环境科学专业)

科研项目

1.项目名称:长江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合毒性及致毒污染物鉴定(No.41101499)。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2.01~2014.12.
2.项目名称:河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合毒性及致毒污染物鉴定(0400219213)。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同济大学)国际合作项目。2012.1~2013.12.
3.项目名称:村镇环境监测适宜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2012BAJ24B01)。来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1~2015.12.
4.项目名称: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低碳化建设关键技术与评价指标研究—高架道路径流的生态毒性效应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No.11231202100-1)。来源:上海市科委攻关课题。2012.1~2013.9
5.项目名称:藻毒素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与机制研究(YRWEY1008)。来源: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10.1~2011.12.
6.项目名称:长江口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致毒机制研究(No.2010KJ025)。来源: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10.12~2012.11.

代表学术论文

1.Y.Shao,L.L.Wu*,H.W.Gao,F.Wang.EffectofSolubleSulfideontheActivityofLuminescentBacteria.Molecules,2012,17,6046-6055.
2.J.L.Hou,P.Zhuang,LChen,L.L.Wu*.HepaticspecificantioxidantresponsesinPelteobagrusfulvidracofollowingashort-termexposuretophenanthrene.FresenEnvironBull.2011,20(5):1230-1235.
3.L.L.Wu,L.Chen,C.Song,X.W.Liu,H.P.Deng,H.W.Gao.Potentialenzymetoxicityofperfluorooctanoicacid.AminoAcids.2010,38:113-120.
4.L.L.Wu,L.Chen,J.L.Hou,Y.L.Zhang,J.F.Zhao,H.W.Gao.AssessmentofsedimentqualityofYangtzeRiverestuaryusingzebrafish(Daniorerio)embryos.EnvironToxicol.2010,25(3):234-242.
5.L.L.Wu,L.Chen,N.Y.Gao,F.F.Chen,H.W.GAO.InteractionofperfluorooctanoicacidwithHSA.BMCStructBiol.,2009,9:31.Doi:10.1186/1472-6807-9-31.



获奖及专利





相关话题/环境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