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研究生导师简介-黄 雨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6

教授、博士生导师Englishversion
基本情况
姓名:黄雨
出生年月及地点:1973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
学位:工学博士(岩土工程)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系副主任(科研、实验室)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副站长
专业领域:地质工程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2384
传真:021-65985210
E-mail:yhuang@tongji.edu.cn
教育情况
中学阶段(1985.9—1991.7)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生、高中生
学士学位(1991.9—1995.7)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博士学位(1995.9—1999.10)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工程(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2008.7至今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6~2008.6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7~2005.3日本国立岐阜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
        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
2000.9~2001.1英国诺丁汉大学土木工程系VisitingResearchFellow
        英国ChinaDistinguishedVisitingFellowship项目资助
1999.10~2003.6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讲师
学术兼职
(1)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3)IAEGXIICongressScientificAdvisoryCommittee委员
(4)上海市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上海国土资源》编辑委员会委员
(7)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会员
(8)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会员
社会服务
(1)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副理事长
(2)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同济大学分会理事
(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上海市等科技项目与成果评审
(5)《SoilsandFoundations》、《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JournalofEarthquakeEngineering》、《NaturalHazards》、《WasteManagement&Research》、《岩土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岩土力学》、《振动与冲击》等SCI、EI源刊审稿
荣誉奖励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
(2)上海市曙光学者,2008年
(3)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2010年
(4)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2012年
(5)上海市育才奖,2012年
(6)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导师,2011年
(7)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导师,2010年
(8)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导师,2009年
(9)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灾后重建规划),2010年
(10)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
(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0年
(12)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
(13)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
(14)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2009年
(15)上海市精品课程《工程地质学》,2006年
(16)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
(17)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2004年
(18)同济大学青年文明号,2011年
(19)同济大学苏邦俊奖励金一等奖,2011年
(20)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2010年
(21)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二等奖,2009年
(22)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优胜奖,2008年
(23)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
(24)同济大学晨兴奖励金,2002年
(25)同济大学优秀班主任,2000年
主要研究方向
(1)地质灾害防控
(2)软土工程地质
(3)地震工程地质
研究生指导


攻读学位

教育背景
研究课题
毕业去向

2005级
硕士
黄 清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循环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规律
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郝 亮
吉林大学
地质工程
土体大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與那覇翔子
(留学生,女)
名古屋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
東京海上保険株式会社

野々山栄人
(留学生)
岐阜大学
土木工程
/
日本岐阜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2006级
硕士
周子舟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大面积地基处理试验及数值模拟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谢 攀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强震诱发滑坡运动过程模拟
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江席苗
(校外保送)
中国地质大学
水文学与水资源
汶川地震地基基础震害调查研究
美国田纳西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2007级
硕士
金 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
液化砂土流动数值模拟
上海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陈 蔚
(女)
长安大学
地质学
深基坑工程地面沉降分析
同济大学

李光辉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砂土流动模型试验研究
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

2008级
硕士
郑虎
(校外保送)
河海大学
地质工程
硕博连读
同济大学

孙启登
中国石油大学
土木工程
地基基础的性能设计(PBD)方法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卞国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程力学
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杨勇
(工程硕士)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软土地层盾构施工技术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

2009级
博士
李文阳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
岩土动态离心机模型试验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培养
在学

硕士
张卫杰
(校内保送)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双学位联合培养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李景琳
(校外保送)
西南交通大学
地质工程
地下水人工回灌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毛无卫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岩土微重力试验
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近藤明彦
(留学生)
名古屋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DiscreteElementMethod(DEM)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

2010级
博士
郑虎
(硕博连读)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岩土微重力特性
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
在学

戴自立
(保送、直博)
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
流滑灾害计算与评估方法

硕士
李杨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桩的地震破坏

薛龙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地震滑坡灾害

王冬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岩土微重力试验

2011
博士
于淼(女)
(保送、直博)
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信息化
在学

成花林(女)
(保送、直博)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
泥石流计算模拟

硕士
刘铖玮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滑坡遥感观测

蒋馥鸿
同济大学
地质工程
岩土材料流滑

项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工程
高性能计算

2012
博士
朱崇强
(保送、直博)
中国石油大学
土木工程
尚未开题
在学

硕士
杨洋
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工程
尚未开题

王琳(女)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工程
尚未开题

赵紫阳(女)
太原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尚未开题

2013
1.拟招博士生2
2.拟招硕士生3
欢迎联系咨询报考
2013年秋季入学

欢迎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生国际交流
(1)江席苗:美国田纳西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美国田纳西大学奖学金全额资助)
(2)张卫杰: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双学位硕士生(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全额资助)
(3)李文阳: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同济大学出国访学奖励基金全额资助)
(4)郑虎: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5)孙启登: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6)张卫杰: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全额资助)
(7)毛无卫: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全额资助)
(8)戴自立: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研究生学术成果(部分)
(1)黄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8
(2)黄清: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3)郝亮: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周子舟: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周子舟: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6)周子舟: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0
(7)江席苗:光华研究生人才培养基金,2011
(8)李光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9
(9)李光辉: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金 晨:同济大学第三届“学术先锋”,2009
(11)金 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9
(12)卞国强: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0
(13)卞国强: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011
(14)郑虎: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9
(15)郑虎: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1
(16)张卫杰:国家软件著作权,2011
(17)戴自立:国家软件著作权,2011
(18)李景琳: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2011
(19)李景琳: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011
(20)毛无卫: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011
(21)毛无卫: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2011
(22)戴自立: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012
(23)成花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012

科研项目
近年来承担及完成国家、省部、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部分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础破坏形式调查研究(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液化后土体流动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拟研究(负责)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重力环境下岩土颗粒流动性态研究(负责)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液化土层中桩的破坏机理研究(负责)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陆地观测卫星影像的地震触发滑坡运动过程研究(负责)
[6]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填埋体失稳流滑灾害评估与控制方法(负责)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信息化技术研究(负责)
[8]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科研基金(负责)
[9]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砂土地震液化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负责)
[10]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供水管网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负责)
[11]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城市地下水应急供应战略及关键技术研究(负责)
[1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浅层地下水回灌与地面沉降控制机理研究(负责)
[13]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王庆坨水库液化防治技术研究---现场、室内试验研究课题(负责)
[1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地震液化时桩的屈曲机理研究(负责)
[1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开发项目:龙穴造船基地吹填场地真空预压及深层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负责)
[16]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吊车荷载作用下厂房地基的沉降规律研究(负责)
[17]日本株式会社泰克诺索尔上海代表处:中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现状及与日本比较(负责)
发表论文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近年部分代表性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1]HuangY,SawadaK,MoriguchiM,YashimaA,ZhangF.Numericalassessmentoftheeffectofreinforcementontheperformanceofreinforcedsoildikes.GeotextilesandGeomembranes,2006,24(3):169-174.
Keywords:Reinforcedsoil;Dike;Geogrid;Finiteelementanalysis;Elastoplasticconstitutivemodel;Stability

[2]HuangY,YashimaA,SawadaK,ZhangF.Numericalassessmentoftheseismicresponseofanearthembankmentonliquefiablesoils.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08,66(1):31-39.
KeywordsLiquefactionEmbankmentsSeismicresponseCoupledanalysisCyclicelastoplasticconstitutivemodelsFiniteelementmethods

[3]HuangY,ZhangF,YashimaA,YeWM.Numericalsimulationofmitigationforliquefaction-inducedsoildeformationsinasandygroundimprovedbycementgrouting.EnvironmentalGeology,2008,55(6):1247-1252.
KeywordsEarthquakesLiquefactionmitigationSoildeformationsCoupledanalysisCyclicelastoplasticconstitutivemodelsFiniteelementmethods

[4]HuangY,YeWM,ChenZC.SeismicresponseanalysisofthedeepsaturatedsoildepositsinShanghai.EnvironmentalGeology.2009,56(6):1163–1169.
KeywordsEarthquakesGroundresponseSoil-porewatercoupledanalysisConstitutivemodelsFiniteelementmethods

[5]HuangY,YashimaA,SawadaK,ZhangF.Acasestudyofseismicresponseofearthembankmentfoundationonliquefiablesoils.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9,16(6):994−1000.
Keywords:earthembankment;earthquakeliquefaction;cyclicplasticity;finiteelementmethod;casestudy

[6]HuangY,JiangXM.Field-observedphenomenaofseismicliquefactionandsubsidenceduringthe2008Wenchuanearthquake.NaturalHazards,2010,54(3):839–850.
KeywordsWenchuanearthquakeSoilsEarthquakedamageLiquefactionSubsidence

[7]HuangY,ZhengH,Mao,WW,LiGH,YeB.Numericalsimulationofair–soiltwo-phaseflowbasedonturbulencemodeling.NaturalHazards,2011,58(1):311-323.
KeywordsSoilflowAirblast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Euleriantwo-phasemodelk-eTurbulencemodelNumericalsimulation

[8]HuangY,DaiZL,ZhangWJ,ChenZY.Visualsimulationoflandslidefluidizedmovementbasedon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NaturalHazards,2011,59(3):1225-1238.
KeywordsLandslideFluidizedmovementSPHVisualization

[9]HuangY,ZhangWJ,MaoWW,JinC.Flowanalysisofliquefiedsoilsbasedon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NaturalHazards,2011,59(3):1547-1560.
KeywordsLiquefiedsoilsFlowanalysis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ModeltestShakingtabletest

[10]HuangY,ZhengH,ZhuangZJ.SeismicliquefactionanalysisofareservoirdamfoundationintheSouth–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inChina.PartI:Liquefactionpotentialassessment.NaturalHazards,2012,60(3):1299-1311.
KeywordsStandardpenetrationtestDynamictriaxialtestSiltSeed’ssimplifiedmethodLiquefactionpotential

[11]HuangY,ZhengH,ZhuangZJ.SeismicliquefactionanalysisofareservoirdamfoundationintheSouth–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inChina.PartII:seismicresponsesimulation.NaturalHazards,2012,60(3):1313-1324.
KeywordsNumericalsimulationDamfoundationLiquefactionAnti-liquefactiontreatmentsSeismicperformance

[12]HuangY,MaoWuwei,ZhengHu,LiGuanghui.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modelingofpost-liquefactionsoilflowusingtheVolumeofFluidmethod.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2,71(2):359-366.
KeywordsSoilliquefactionFlowfailureEarthquake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Volumeoffluidmethod

[13]HuangY,ChenW,LiuJ.SecondarygeologicalhazardanalysisinBeichuanaftertheWenchuanearthquakeandrecommendationsforre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2,66(4):1001-1009.
KeywordsWenchuanearthquakeBeichuanCountyGeologicalhazardsTownplanningPost-earthquakereconstructionRiskassessment

[14]HuangY,ZhangWJ,XuQ,XieP,HaoL.Run-outanalysisofflow-likelandslidestriggeredbytheMs8.02008Wenchuanearthquakeusing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Landslides.2012,9(2):275-283.
KeywordsRun-outanalysisFlow-likelandslides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HazardassessmentWenchuanearthquake

[15]HuangY,ZhengH,MaoWW,HuangMS,LiGH.Triaxialtestsonthefluidicbehaviorofpost-liquefactionsand.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2,DOI10.1007/s12665-012-1679-y
KeywordsPost-liquefactionSandTriaxialtestFluidmechanicsApparentviscosity

[16]HuangY,ChengHL.TheimpactofclimatechangeoncoastalgeologicaldisastersinsoutheasternChina.NaturalHazards,2012,DOI10.1007/s11069-012-0370-7
KeywordsClimatechangeGeologicaldisastersCoastalregionsofsoutheasternChinaSea-levelrisePreventionandmitigationmeasures

[17]HuangY,YuM.Reviewofsoilliquefactioncharacteristicsduringmajorearthquakesofthe21stcentury.NaturalHazards,2012,DOI10.1007/s11069-012-0433-9
KeywordsLiquefactioncharacteristicsGravellysoilDeepsoilliquefactionRe-liquefactionLateralspreadLiquefaction-induceddamage

[18]黄雨,李光辉.液化砂土流态运动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水利学报,2011,42(6):700-704.(EI检索)
[19]黄雨,郝亮,金晨,野々山栄人,许强.土体大变形单剪试验的SPH数值模拟.工程力学,2011,28(1):199-204.(EI检索)
[20]黄雨,毛无卫.液化后土体的流态化特性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2011,39(4):501-506.(EI检索
[21]黄雨,周子舟,柏炯,陈企奋.石膏添加剂对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影响的微观试验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0,32(8):1179-1183.(EI检索)
[22]黄雨,周子舟.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在ABAQUS中的开发实现.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5-119.(EI检索)
[23]黄雨,周子舟,柏炯,陈企奋.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冲填土软土地基的微观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10,38(7):997-1001.(EI检索)
[24]黄雨,金晨,庄之敬,郑永来.上海地区第⑤2层砂质粉土的液化特性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10,38(1):45-49.(EI检索)
[25]黄雨,八嶋厚,杉戸真太.强震持时对河流堤防液化特性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2009,37(10):1313-1318.(EI检索)
[26]黄雨,郝亮,谢攀,许强.土体流动大变形的SPH数值模拟.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0):1520-1524.(EI检索)
[27]黄雨,柏炯,周国鸣,黄清.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中单桩沉降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440-1444.(EI检索)
[28]黄雨,郝亮,野々山栄人.SPH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岩土工程学报,2008,30(2):256-262.(EI检索)
[29]黄雨,八嶋厚,张锋.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5,27(6):646-651.(EI检索)
[30]黄雨,金晨,庄之敬.基于地震变形控制的隧道地基注浆抗液化加固效果评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7):1484-1490.(EI检索)
[31]黄雨,叶为民,唐益群,赵琳琳.打入桩荷载沉降性状的时间效应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8):1710-1713.(EI检索)
[32]黄雨,郝亮.基于CFD的地震液化研究新进展.岩土力学,2008,29(8):2231-2235.(EI检索)
[33]黄雨,八嶋厚,沢田和秀,张锋.堤防地基地震液化的数值模拟.工程力学,2007,24(12):82-87.(EI检索
[34]黄雨,叶勇庚,叶为民,唐益群.单桩性状的可视化仿真.水利学报,2004,4:80-86.(EI检索)
[35]黄雨,李光辉,郑虎.砂土流滑运动的模型试验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1):65-69.
[36]黄雨,江席苗,刘高.软土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2):372-377.
[37]黄雨,叶为民,唐益群,陈天聆.上海软土场地的地震反应特征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73-778.
[38]黄雨,郝亮.液化地基中桩的破坏机理研究进展.工程地质学报,2008,16(2):184-189.
[39]黄雨,陈蔚,叶为民.文物建筑基础加固保护的若干技术进展.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31(2):99-103.
学术会议
(1)InternationalWorkshopofYoungDoctorsinGeomechanics,Paris,France,Dec.4-6,2002
(2)日本第39回地盤工学研究発表会,日本新潟,2004.7
(3)TheSixthWorldCongressonComputationalMechanics(WCCMVI)inconjunctionwiththeSecondAsian-PacificCongressonComputationalMechanics(APCOM'04),Beijing,China,Sept.5-10,2004
(4)InternationalSymposiumonNumericalSimulationofEnvironmentalProblem,Okayama,Japan,Nov.22-23,2004(特邀报告)
(5)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Methods,Singapore,Dec.15-17,2004
(6)高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处置中的工程屏障国际研讨会,2005.9,上海
(7)第二届中日岩土工程会议,2005.10,上海
(8)中—英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2006.3,上海
(9)GeoShanghai2006岩土工程国际会议,2006.6,上海
(10)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2006.10,北京
(11)InternationalWorkshoponHazardPreventionforUrbanUnderground,2007.12,上海
(12)UK-ChinaGeonetWorkshops,2008.9,宁波
(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erformance-BasedDesigninEarthquake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09.6,日本筑波
(14)UNSAT-WASTE2009国际非饱和土力学及核废料地质处置学术会议,2009.8,上海
(15)GeoShanghai2010岩土工程国际会议,2010.6,上海
(16)第一屆台湾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討會,2010.10,台北
(17)EnvironmentalGeosciencesandEngineeringSurveyforTerritoryProtectionandPopulationSafety(EngeoPro-2011),2011.9,俄罗斯莫斯科
(18)InternationalWorkshopinComputationalGeotechnics(IWS-Takayama),2012.5,日本高山
(19)TheSino-GermanyWorkshop(GZ849)-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ofGeohazardsunderGlobalClimateChanges,2012.9,北京
(20)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astalEngineeringGeology(ISCEG-Shanghai2012),2012.9,上海



研究室师生苏州春游合影(20074月)



研究生聚餐合影(200812月)


Tongji-GifuJointSeminaron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093月)


研究生新年聚餐合影(20101月)


研究生新年聚餐合影(20111月)


研究室师生秋游合影(201110月)


相关话题/建筑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