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子新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6

基本情况
姓名:张子新
出生日期:1966年11月1日(农历)
1966年12月12日(阳历)
职务职称: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邮编: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2986
传真:021-65982986
E-mail:zxzhang@tongji.edu.cn



 
研究方向
城市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非连续岩体力学
教育情况
2007.9~2007.10法国INSALyon特邀教授
2000.7-2001.11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1994.10-1996.11同济大学博士后
博士学位(1992-1994)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硕士学位(1989-199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系
本科(1985-1989)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系
工作经历
2004.7-现在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2001.11-2004.6同济大学副教授
2000.7—2001.11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12-2000.6同济大学副教授
1994.10—1996.11博士后同济大学
学术兼职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家小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委会主任
欧美同学会会员
科学研究
长期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与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非连续岩体稳定和变形计算与分析方法、软土异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有:在地下工程非连续岩体稳定分析中创立了“非连续岩体稳定分析的赤平解析法”、“软土异型盾构隧道结构优化设计”等计算机分析方法;揭示了“衬砌结构与非连续岩体及非线性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用非连续岩体理论和软土异型盾构隧道优化计算技术建立了复杂状态下“地下工程稳定性的评价体系”。十多年来致力于自创的非连续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开发了地下工程稳定分析专用软件,并应用于长江三峡船闸工程的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龙滩水电站大型洞室群的稳定性分析中,获得了较高评价。
近年来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内外委托的工程研究与分析任务有:“苏通大桥基础、土体和索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长江三峡船闸工程的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宁波庆丰大桥锚碇基础的相似模型试验研究”、“龙滩水电站大型洞室群的稳定性研究”;“上海地铁大连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公路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技术研究”;“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重载区基础设计技术研究”;“上海洋山深水港区1.4公里码头和接头结构设计方案征集专题研究”;“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姐妹石的稳定性评价与分析”;“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隧道盾构推进技术研究”、“近间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等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项目十余项。
曾获省部级奖五项,已发表论文约七十余篇,主要论文有“Anewstereo-analyticalmethodfordeterminationofremovalblocksindiscontinuousrockmasses(Sci)”、“AnAnalyticalMethodforInternalForcesinDOTShield-DrivenTunnel(Sci)”等;著作有《层状非连续岩体稳定学》等三种;教材有《地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概论》(英文版)和《UndergroundStructures》(英文版)等。





相关话题/建筑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