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研究生导师简介-胡向东

同济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6


胡向东博士



基本情况
姓名:胡向东
出生日期:1961年2月20日
出生地:浙江衢州
职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位: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岩土楼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8771
E-mail:anton.geotech@tongji.edu.cn

研究方向
隧道与地下工程,矿井建设,冻土力学

学术专长
人工地层冻结特殊施工理论与技术

社会兼职
上海市建委科技委轨道交通委员会冻结法专家组副组长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隧道专业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历
1978.10-82.07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矿系,获学士学位。专业:矿井建设
1984.09-87.07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专业:矿山建设工程
1994.09-99.05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专业:地下工程与矿井建设(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ПодземныхСооруженийиШахт)

工作经历
1982.08-84.09河南安阳矿务局岗子窑煤矿,技术员
1987.07-89.09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采矿系,任教研室主任
1989.09-93.08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教师
1993.09-94.08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1999.05-00.04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2000.06-02.04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后,导师:孙钧院士
2002.04-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师

发表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EI检索40余篇。主要代表作如下:
[1]张维廉,胡向东.冻结管断裂微机报警系统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9,18(3):43-50.
[2]ХуСяндон,ЯнВэйхао.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влиянияпросадкипородногомассивана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напряженно-деформированногосостояниякрепистволов.Горный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бюллетень,1995,(5):126-128.
[3]ХуСяндон.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ебезопасногосостоянияледопородногоогражденияприпроходкестволов.-Вкн.:Неделягорняка-97,Материалыкруглогостола,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епроблемыразработкиэкологическибезопасныхтехнологий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иэксплуатацииподземныхсооруженийвсложныхгоно-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условиях.–М.:МГГУ,1997
[4]ХуСяндон.Копределениюнагрузокналедопородноеограждение.Горный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бюллетень,2000,(2):65-68.
[5]胡向东.卸载状态下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的冻结壁力学模型.煤炭学报,2001,26(5):507-511.(收录:EI)
[6]胡向东.卸载状态下冻结壁外载的确定.同济大学学报,2002,30(1):6-10.(收录:EI)
[7]胡向东,张庆贺.盾构推进监控数据库及动态显示系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5):834-837.
[8]胡向东,白云,唐益群,赵永辉.冻结法在复兴东路隧道联络通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增刊,-675-678.
[9]肖忠华,胡向东(通讯作者),皮爱如,刘瑞峰.上海人工二次冻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岩土力学,2006,27(Supp):497-500.(收录:EI)
[10]胡向东,刘瑞锋.基于“一线总线”的冻结法温度监测系统.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5):937-940.
[11]XiangdongHu,AiruPi.FrozensoilpropertiesforcrosspassagesconstructioninShanghaiYangtzeRiverTunnel.GeotechnicalAspectsofUndergroundConstructioninSoftGround.Proceedingsofthe6thInternationalSymposium(IS-Shanghai2008),319-324.(收录:EI)
[12]胡向东,黄峰,白楠.考虑土层冻结温度时人工冻结温度场模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550-555.(收录:EI)
[13]胡向东,白楠,余锋.单排管冻结温度场ТРУПАК和БАХОЛДИН公式的适用性.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7):906-910.(收录:EI)
[14]胡向东,白楠,李鸿博.圣彼得堡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事故分析.隧道建设,2008,28(4):418-422.
[15]胡向东,肖朝昀,毛良根.双层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温度场影响因素.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1):0007-0012.
[16]胡向东.上海灰黄色粉砂水泥改良土冻胀融沉性质实验.煤炭学报,2009,34(3):334-339.(收录:EI)
[17]胡向东,赵飞.主隧道结构散热对联络通道冻结效果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1):3109-3115.(收录:EI)
[18]胡向东,程烨尔.盾构尾刷冻结法更换的温度场数值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2):3516-3525.(收录:EI)
[19]HUXiang-dong,ZHAOFei.ArtificialGroundFreezingincrosspassageconstructionintheShanghaiYangtzeRiverTunnel[C]//RecentDevelopmentofResearchonPermafrostEngineeringandColdRegionEnvironment.Lanzhou:LanzhouUniversityPress,2009:174-180.
[20]HUXiang-dong,YURui-zhi.LaboratoryResearchonPropertiesofFrostHeaveandThawSettlementofCement-improvedShanghai’sGraySiltyClay[C]//RecentDevelopmentofResearchonPermafrostEngineeringandColdRegionEnvironment.Lanzhou:LanzhouUniversityPress,2009:522-530.
[21]陈弢,胡向东.盾构隧道修复工程中的垂直冻结加固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0):1542-1546.
[22]胡向东,何挺秀.多排管直线冻土墙平均温度的等效梯形计算方法.煤炭学报,2009,34(11):1465-1469.(收录:EI)
[23]Xiang-dongHU.AverageTemperatureModelofDouble-Row-PipeFrozenSoilWallbyEquivalentTrapezoidMethod.ProceedingsoftheSeco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mputationalMechanicsandtheTwel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EnhancementandPromotionofComputationalMethodsinEngineeringandScience.2009:1333-1338.(收录:ISTP)
[24]HUXiang-dong,ZHAOFei,YURui-zhi.SafetyProblemofFreezingProjectsinSalineSoils[C]//GroundImprovementandGeosynthetics.ProceedingsoftheGeoShanghai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2010:255-262.(收录:EI)
[25]胡向东,龙良辉.海底盾构修复冻结加固技术.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3):537-542.
[26]胡向东.直线形单排管冻土帷幕平均温度计算方法.冰川冻土,2010,32(4):778-785.
[27]XiangdongHU,ChunlinZHOU,ZhiyongZHOU.Researchandapplicationofartificialgroundfreezingmonitoringandmanagementsystem[C]//InformationTechnologyinGeo-Engineering.Proceedingsofthe1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ICITG)-Shanghai,2010:393-400.
[28]XiangDongHU,SiYuanShe,RuiZhiYu.AverageTemperatureCalculationforStraightSingle-Row-PipedFrozenSoilWall.SciencesinColdandAridRegions,2011,3(2):0124-0131.
[29]HuXiang-dong,SHUChang,WANGYang.Studyonshearstrengthoffrozensoilsundersecondaryfreeze-thawaction[C]//Consumer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2011:3612-3614.(收录:EI)
[30]X.D.Hu,W.Guo.ConstructionMethodsforCrossPassageinSoftGroundTunnelsinChina[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TechnologyandCivilEngineering.2011:193-196.(收录:EI)
[31]X.D.Hu,W.Guo.InfluenceofExternalConstructionDisturbanceontheTemperatureFieldofFrozenSoilwithLiquidNitrogenFreezingMethod[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TechnologyandCivilEngineering.2011:2305-2308.(收录:EI)
[32]ZhaoFei,HuXiang-dong.InvestigationonArtificialGroundFreezinginCrossPassageConstructionbyMultiphysicsCoupling[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TechnologyandCivilEngineering.2011:2327-2330.(收录:EI)
[33]XiangdongHu,YangWang.Analysisofsalt-inducedinfluenceonfrozensoilstructureinartificialgroundfreezing[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TechnologyandCivilEngineering.2011:5735-5738.(收录:EI)
[34]HUXiangdong,CAOMingliang.ApplicabilityAnalysisofSanger&SaylesFormulasforTemperatureFieldofSingle-Row-PipeFrozenSoilWall[C]//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moteSensing,Environment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RSETE2011).2011:1022-1025.(收录:EI)
[35]HuXiang-dong,ChenJin.AnalysisofVerticallyFreezingReinforcementforShieldLaunchingandAccessingonLoad-StructureModel[C]//2011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nicAutomationandControlEngineering(MACE2011).2011:2903-2906.(收录:EI)
[36]胡向东,赵飞,佘思源,舒畅.直线双排管冻结壁平均温度的等效抛物弓形模型.煤炭学报,2012,37(1):28-32.收录:EI)
[37]XiangdongHu,BingyiJi.OptimizationofDouble-Ring-PipeFreezingSchemeforTunnelCross-PassageConstruction.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446-449:2262-2266.(收录:EI;ISTP)
[38]胡向东,舒畅,佘思源.均布荷载下抛物线形FGM冻结壁弹塑性解.煤炭学报,2012,37(3):379-384.(收录:EI)
[39]胡向东,汪洋.三排管冻结温度场的势函数叠加法解析解.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5):1701-1080.(收录:EI)
[40]XiangdongHu,SiyuanShe.StudyofFreezingSchemeinFreeze-sealingPipeRoofMethodBasedonNumericalSimulationofTemperatureField.Betterpipelineinfrastructureforabetterlif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ipelinesandtrenchlesstechnology2012:1798-1805.

其他学术成果
参编、协编著作6部。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受理6项。开发软件10余项,获国家注册软件2项。主要参编著作如下:
[1]张庆贺,廖少明,胡向东.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白云,肖晓春,胡向东.国内外重大地下工程事故与修复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985-87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冻结管断裂防治技术的研究”之子项目“冻结管断裂微机报警系统的研究”。煤炭部技术鉴定,国内先进。(第3完成人)
1989-90“岩巷掘进机械化合理配套的研究”。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基建局鉴定,国内先进水平。(第3完成人)
1990-92“淮北祁南矿井井壁受力模拟试验研究”。通过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基建局鉴定,国内领先。(第10完成人)
1991-92“煤矿井下皮带运输PC(可编程控制器)集中监控系统”。山东省科委鉴定,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第4完成人)
1991-93“深厚表土层中井壁受力、井壁结构与设计”。煤炭部科教司鉴定,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第12完成人)
1991-95“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破裂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煤炭工业部科教司鉴定,国际先进水平。(第29完成人)
2000-01“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深大基坑冻结法施工理论研究”。江苏省交通厅鉴定。(第3完成人)
20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738160)“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子项“盾构隧道施工监控系统数据库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国际先进。(校内第4完成人)
2000-01上海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地下工程施工网络多媒体监控与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研究”子项“盾构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系统主控程序与数据库系统研制”。上海市建委科技委鉴定,国际先进。(第3完成人)
2001-022001年度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系统研究”。(主持人)
200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18)“岩体非定常流变模型辨识及三峡船闸工程时效变形预测”。(第5完成人)
2002-04“上海市明珠线二期地铁工程上下近距离交叠区间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含隧道管片应力监测与分析研究)”。上海市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际先进。(第5完成人)
2003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泥水盾构新型泥水(PMS)体系开发与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际先进。(第16完成人)
2003-04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双层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际先进。(第5完成人)
2003-04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复兴东路双层越江隧道工程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际先进。(第13完成人)
2004-06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双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及施工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内领先水平。(第5完成人)
2005-06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再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主持人)
2005-06中煤特殊工程公司委托项目“四号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江中段垂直冻土墙冻土帷幕监测”。(主持人)
2006-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注浆处理后人工冻土融沉机理研究”(50578120),2008年结题。(主持人)
2005-07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冻结法在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冻融过程的原位测试与机理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国际先进。(第4完成人)
2005-07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委托项目“四号线修复工程中山南路段冻结工程冻土帷幕监测”。(主持人)
2006“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教育部鉴定,总体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理论成果国际领先水平。(第8完成人)
2006-07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委托项目“四号线修复工程江中段水平冻结工程冻土帷幕监测”。(主持人)
2006-08863计划“超大特长越江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2006AA11Z118)子课题“超长大泥水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技术研究”),子项目验收,国际先进。(第6完成人)
2007-09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监测(8个联络通道)。(主持人)
2008-09南京地铁“中-元”区间隧道修复冻结法监测。(主持人)
2008-09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狮子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与对接技术”。(主要研究人)
2008-10浙江省建设厅建设科技科研和推广项目“杭州地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人(校内主持人)。
2008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华能汕~月电缆隧道冻结工程冻土试验与施工监测”(220KV华能汕头电厂至月浦站电缆线路工程隧道海底冻结法修复)。(主持人)
2009-10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土建科研“轨道交通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设计研究”。(主持人)
2009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青草沙五号沟泵站工程A2区底板大体积砼水化热温度监测”。(主持人)
2009-10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青草沙五号沟泵站工程A2区内部结构砼水化热温度监测”。(主持人)
2009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青草沙五号沟泵站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研究”。主持人。
2009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青草沙五号沟泵站工程钢筋砼支撑爆破结构动力响应研究”。(主持人)
2010铁道部“高水压、大直径、长距离海底隧道关键技术专题研究”子课题“高水压条件下海中盾构对接技术可行性专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2010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香港昂船洲污水处理厂连接隧道工程冻土试验”。(主持人)
2010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耀华支路隧道工程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主持人)

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2010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H02)“钱江隧道盾构段联络横通道的风险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校内主持人)
201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海含盐地层冻结二次相变特征及冻土强度性质”(项目批准号:51178336)(主持人)
2013-15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顶管管幕冻结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
2013某输水隧道修复施工监测。(主持人)

获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其他奖项若干。
[1]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冻结管断裂防治技术的研究”之子项目“冻结管断裂微机报警系统的研究”。(第2名)
[2]1993年江苏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淮北祁南矿井井壁受力模拟试验研究”。(第10名)
[3]1993年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煤矿井下皮带运输PC(可编程控制器)集中监控系统”。(第4名)
[4]1993年江苏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煤矿井下皮带运输PC(可编程控制器)集中监控系统”。(第4名)
[5]1994年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淮北祁南矿井井壁受力模拟试验研究”。(集体)
[6]1994年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淮北祁南矿井井壁受力模拟试验研究”。
[7]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厚表土层中井壁受力、井壁结构与设计”。(第6名)
[8]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地下工程施工网络多媒体监控与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研究”。(第3名)
[9]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第8名)
[10]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明珠线二期地铁工程上下近距离交叠区间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含隧道管片应力监测与分析研究)”。(第5名)
[11]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第8名)
[12]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第8名)
[13]2008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实验课”。(第2名)
[14]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公路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与实验”。(第6名)

教学
1.本科授课: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语言、地下结构防护与抗震、地下结构灾害与防护、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实验、地铁与轻轨。
2.研究生授课:专业俄语、人工地层冻结法理论与实践、地下结构试验与测试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进展
3.培养研究生:自2003年至2012年12月,累计指导研究生毕业3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3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1名;在校研究生2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工程硕士生10名。

本科生课外辅导工作
1.2007年同济大学第二期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冻结含盐砂共晶点前后力学性能变化特征实验研究”(2007.9-2009.7)。
2.2008年同济大学第三期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液氮冻结管内管开孔参数与冻结效果的探索实验研究”(2008.9-2009.8)。
3.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液氮冻结管内管开孔参数与冻结效果的探索实验研究”(2009.1-2010.12)。
4.2009年“土木工程杰出创新人才试验班”学生导师。


相关话题/建筑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