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论坛作为长三角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首次联合参与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研讨活动,以“坚守学术诚信,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自2021年3月起面向长三角高校征稿,共收到79家高校、科研院所参评论文899篇。经过专家会议认真评审,评选出特等奖10篇,一等奖31篇,二等奖71篇,优秀奖179篇。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学(研)工部精心组织、积极发动,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同时,我校高艳丽等老师的论文《“思政大课堂”实践育人工作法》荣获“特色工作案例”类二等奖,刘海通等老师的论文《体育院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启示——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荣获“学术论文”类优秀奖。论坛开幕式上,参会领导和嘉宾为优秀作品颁奖。





颁奖结束后,3位院士进行致辞与主旨报告,生动诠释“科学精神孕育美好人生,学术道德助推青年成长”的内涵与意义。其中,陈赛娟指出,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坚持将爱国精神摆在首位,要坚守科学研究诚信标准,培育优良学风校风。陈晓亚作了题为《神奇的植物与美好的人生》的报告,分享了自己从事植物研究的求学经历和留学归国的科研经历。褚君浩作了题为《与祖国红外科技发展共成长》的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志趣与求学成才的旅程,分享了个人的学术探索与中国红外科技研究命运紧紧相连的故事。



当天下午,论坛迎来了高校工作交流研讨环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领导代表分别围绕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等主题,结合高校实际,介绍工作方法,进行汇报交流。论坛还发布了《“坚守学术诚信、弘扬科学家精神”行动倡议书》,全体与会专家、教师及学生在倡议书上郑重签字,以科研工作者的庄严承诺共同迎接建党100周年。

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历来重视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重在传授专业知识,更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养成。我校将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培养工作中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撰稿/郑子怡 程华 摄影/部分图片来源组委会]
[报送单位/学(研)工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