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问答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3-05-0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问答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目前硕士生招生种类、学制、学习方式及招生办法?
  答:我校可以招收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国家计划外自筹经费研究生、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研究生三类;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4.5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招生办法为全国统考。

  2.各专业招生人数及公费比例?
  答:我校2013年拟招生名额为500名,各专业拟招生名额见“考试科目及范围”的“拟招人数”栏目,拟全部为公费名额。上述计划为初拟计划,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类硕士研究生的待遇如何?
  答: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生(简称公费生或非定向生):学费由国家提供,每月可获得270元至310元的普通奖学金,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还可获得专项奖学金,每年需缴纳住宿费1500元。
  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生(简称委培生): 学费(每学年9800元)由委培单位提供,不享受普通奖学金,每学年需缴纳住宿费1500元。享受签约委培单位提供的工资等福利待遇。

  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方式及就业情况?
  答:我校非定向、自筹经费研究生毕业后自主择业,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回签约委培单位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接近100%,而且就业质量高,就业单位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联合汽车电子、宁波海关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高校等,毕业生绝大部分留在上海工作。

  5.本科学历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是否都能跨专业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答:本科学历考生可以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能跨专业报考;详见“报考须知”栏目。

  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否接受外校推免生?本校推免生名额占多少比例?
  答:我校接受外校推免生,本校目前还没有推免生。

  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选导师的时间与方式?
  答: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师生双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

  8.全国统考硕士生报考点如何选择?
  答: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地点,就近选择教育部公布的报考点,然后按规定的时间到所选择的报考点确认报考信息、缴费、照相。凡在上海市考试的考生报考本校的,报考点须选择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并到上海师范大学报考点确认报考信息、缴费、照相。

  9.报考点和考试地点是否一致?准考证由谁发?
  答:考生所选择的报考点就是考试地点,但准考证不是报考点寄发,而是由考生本人在网上系统内打印。

  10.户口不在上海能否在上海报考?
  答:可以。研究生报考点可以不在考生的户口所在地。

  1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是否接收调剂生? 接收的条件是什么?
  答:如果报考我校某专业的上线人数已超过招生人数,该专业就不再接收调剂生。只有当报考我校某专业的上线人数不足时才需要招收调剂生。每年的4月份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会开通调剂信息网,届时考生可登陆查看到我校的生源缺额情况。调剂生调剂到我校的条件是该生必须达到我校所调剂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且考试的统考科目要与我校完全相同,专业课科目相同或相近。

  12.是否差额复试?如果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被录取的机率大吗?
  答:按教育部规定要求实行差额复试。因各专业的上线人数不同,所以各专业的录取率会有所不同;我校2012年招生中第一志愿达国家复试资格线的考生均被录取。

  13.乙肝大小三阳能否报考?
  答:各专业体检标准按教育部规定执行,考生可登陆教育部网站查看。

  14.复试录取时考生的综合排名中初试、复试各占比例是多少?
  答:我校按每位考生的初试平均分(初试分数/5)的50%和复试总分(满分100分)的50%之和来进行综合排名。

  15.学校是否设有奖学金、助学金?
  答:我校设有奖学金和助学金。
  ①我校设有普通奖学金,除委托培养研究生外,其余研究生均享受普通奖学金。
  ②我校设有新生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均可获得新生奖学金。
  ③我校设有多种专项奖励,包括课程学习优秀奖、高水平学术论文奖、优秀学位论文奖等;有关学院还设有专业奖学金,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有三枪奖学金、海螺奖学金等。
  ④我校设有多种助学金,所有研究生均可通过申请参加管理助教、教学助教和科研助教,并获得相应报酬。

  16.学校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有何措施?
  我校注重研究生创新教育,注重在研究生教育中建设创新文化,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科研项目;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国内外访学、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成果奖励、研究生学术活动等。

相关话题/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