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人民网:“戏剧+思政”育人“细无声” 上戏开讲“艺术中国”凸显思想之美_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授课现场 刘佳奇 摄

人民网上海6月22日电(轩召强)如何让大学生们喜欢上思政课,从中发现“思想之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这是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在走上讲台前思考最多的。

6月15日下午,当他结束了在上戏莲花路校区白宫剧场正式开讲的“艺术中国”第一课后,现场同学们持续而热烈的掌声让这位多年后再度走上讲台的校领导吃了颗定心丸。

同学们的掌声里,除了对亲耳聆听资深教育工作者教诲的尊重外,更多的是对这堂“跳着上”的“艺术中国”课带来的耳目一新之感给予的认可和欣赏。

根据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市教委“中国系列”课程思政的部署安排,上海各高校先后开出了如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等一波“中国系列”思政公共选修课,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想价值。上海戏剧学院则结合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大文化、大思政观念,开设了以“戏剧+思政”为主要特色的“艺术中国”课。对于这门课,上戏高度重视,校领导集体备课,带头上课,校内专家、社会文化名人构成强大的讲师团。

作为“艺术中国”课的开篇之作,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率先站上讲台,以“思想之舞”为题,从现代舞蹈诗《红》的构思与创作谈起,讲述了艺术中国与中国艺术、舞蹈的历史与现实、舞蹈中的思想孕育与表达、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文化强国语境下的使命担当等课题。课程内容除了主讲内容之外,还融合了现场的群舞、双人舞演绎、朗诵环节以及视频播放,配合音乐、灯光和LED屏,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打破了思政课固有的教师课堂授课的单一模式,用一种生动新颖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通过对舞蹈艺术赏析,思想之舞,引发同学们思想上跳跃式的思考。



《红》舞蹈展示(群舞) 刘佳奇 摄

开设“艺术中国”课,学校可谓下足了功夫,听过首讲后,学生感受如何?是否达到学校预期的效果?

“很有创新,里面有朗诵、舞蹈,相比以往只有黑板粉笔式的讲课,这才是艺术类院校应该有的特色。我看电影《摔跤吧,爸爸》,觉得里面呈现了印度人的爱国情怀;在舞蹈诗《红》里面,我也看到了最鲜活的爱国情怀。”下课后,上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胡炯升欣喜地表达了自己感受,“这种新的尝试,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去接近、去思考。从艺先从德,学艺先做人。我们有学艺课,却没有做人课。楼老师的很多论述,也让我从关注社会、传播正能量的视角,对创作有了新的思考。”

上戏青年舞团的徐立昂作为《红》的男主演与搭档在台上表演了一段舞蹈,让现场的学弟学妹深受感染。徐立昂说,从2010年《红》开始演出起,他就担任男主演,跳这部舞剧已经有7年,“我大学时就有入党意愿,到青年舞团工作之后正式入党,在《红》的排练中,我们首先会在心里体会对党的感情,然后通过思考、一遍一遍排练把那种精神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徐立昂看来,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达思政,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现场的音乐、舞蹈包括播放的影视画面都是一种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更能够渗透到年轻人的心里。”

据了解,“艺术中国”课在师资上将做到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在坚持专职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基础之上,逐步拓展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为主的思政课程,这不仅坚持传统的思政课堂,更利用“课堂思政”以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同时在教学模式上,思政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通过学分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大学课程的选择,培养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创作舞蹈,就是让思想跳舞的过程。”楼巍表示,这门课的考试也可以通过戏剧编写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如何创作一部主旋律作品。“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加深体会,确认学习结果。我们的目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位,打造一门让学生真喜爱、真受益的课程。”



相关话题/思政 艺术 舞蹈 上海戏剧学院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