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创想周】表演工作坊:肢体语言的即兴创造_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想象力,为了艺术的或知识的创造的目的,而形成有意识的观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

为了探索肢体语言,感受想象力的魅力,下午来到了肖老师的表演课堂。下午两点,在红楼106,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表演课,课的全名是《肢体语言的即兴创造》。课堂学生分别来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东华大学表演系,成教学生,一共20人围坐在一起。上课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一:学生轮流自我介绍

二: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做深呼吸运动,放松身心,正式开始上课。

三:击掌练习

要说表演的元素,那“专注力”一定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击掌传递练习,考验的就是同学们的专注力,手势信号、眼神信号的发送是否准确,动作的目的性和准确性也至关重要。全程需要大家高度的专心,手不能停,头也不停地转动观察呢。在练习进行了15分钟左右后,老师开始打拍子,节奏控制的越来越好。依照传递错误就退出游戏的规则,到快结束游戏的时候,惊奇的发现,都是女生呢。看来女生在这场游戏里更加专心哦。

四:任意做一个动作,传递给下一个人并创造另一个动作

考察完专注力,接着就开始了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的考察。这个游戏不仅要学会观察前一名同学的动作,还需要模仿,更要创造出自己的动作,在快节奏的游戏里,这也考察了一个同学的敏捷程度。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通过自身的想象,自己的创造,都能变成一个意义明确的动作。这也正是肢体的魅力。

五:在空间里自由走动,不能撞上别人

游戏进行到这里难度就升级咯。这不仅需要灵活的身体,还要学会躲避,学会察觉。

不仅仅是走动这么简单哦,到游戏渐入佳境的时候,老师又会发出指令,“1”是“停”,“2”是“转身”,“3”是“蹲”,“4”是“坐地”,“5”是“躺地”。老师不定时的发出指令,是对学生的反应能力的极大考验呢。

其实就像戏剧源于生活一样,我们的肢体动作也都是源于生活,你的表演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有意义又不浮夸?带着感知去尝试,也许,一两个动作就能抵上一斤的语言。

六:画面的组成

首先要一位同学上场,接着一个一个上场,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两个同学的配合,到之后一群人的配合,个人想象力和大众想象力的结合,强烈的画面感的结合,合情合理的逻辑感,都在这个游戏中有所体现。这也许就是肢体和想象力的最直观的冲击。

七:表演的想象力练习

老师依次拿来了薯片盒、快递盒、扫帚、椅子。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以假当真,还原一段生活。一会儿有人把薯片盒当成鞭炮,变成擀面杖,变成水杯;一会儿又把快递盒变成枕头,变成板砖,变成称重器,把扫帚变成吉他,变成苍蝇拍;把椅子变成座便器,变成推推车。这会儿大家可都是脑洞大开呢。

八:短小片段演绎

开始两人一组的演绎,开始并没有设定人物角色,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肢体动作,慢慢地两个人才能知道自己的角色的准确定位,摸索出那个最适合自己演绎的角色。这个环节也是整节课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表演,让观众都开怀大笑,不停鼓掌。这个环节就需要通过交流去创造情节,推动故事往下发展。也考验一个演员是否自信,是否有信念感,有没有沉浸在自身的角色中。

通过这样一节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不仅是对肢体创作的认识,也是对表演的深入了解。

课后,上海戏剧学院16表演系学生赵婧祎说:“这堂课给我带来的感受就是一:大胆,大胆就是在一堂短短的课里面,有很多练习,需要我们大胆的去做,因为同学很多,机会不多,去勇敢地尝试,才能得到一个表演的机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出错,错误出现了才能去改变。二:细心,因为在表演中有很多细节需要去体现,所以在表演过程中除了去注意人物性格外,细节也是一个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东华大学表演系大二学生王浩说:“大一都接触过了这样的课,今天的感受就是重温了一下,也找到了当初学表演的冲动,感觉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信念感。来上戏,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的性格和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上戏的学生会更活泼。这也是我往后想要学习的。”

多些感悟,多些思考,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观察。看完了这些,你觉得你的想象力,如何呢?不妨做做这些练习哦!(文、图:何颖洁 编辑:榕树)



相关话题/表演 想象力 游戏 生活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