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http://www.smmu.edu.cn/_upload/article/9f/af/6ffb51ab45049283f2bbd49cd060/e964e608-a453-402e-8358-fc0f2070351f.png)
今年5月,王林辉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肿瘤细胞》上率先报道一条介导肾癌舒尼替尼靶向耐药形成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近日,科研团队进一步研究又发现了lncARSR调控肾癌干细胞的新机制,揭示了肾癌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原因,可精准筛选敏感患者,监测药物治疗效果。11月25日,这一研究成果论文《新型长链非编码RNA lncARSR与共转录因子YAP形成正反馈环路促进肾癌干细胞扩增》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点击查看原图](http://www.smmu.edu.cn/_upload/article/9f/af/6ffb51ab45049283f2bbd49cd060/85d4bbad-b1c2-4d1f-ba7a-a0257200c9f7.png)
肾癌具有极高的异质性,即使是局限性肾癌患者,仍可能伴有同期或远期的多发转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肾癌内部一群特殊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形成肿瘤的能力而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但对于肾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调节机制仍不清楚,尤其是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的长链非编码RNA在其中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王林辉教授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外泌体传递的lncARSR通过内源竞争性RNA方式促进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基因特征在舒尼替尼耐药细胞中显著富集,lncARSR可与细胞浆内共转录因子YAP结合,阻碍激酶LATS1对共转录因子YAP的磷酸化,YAP由细胞浆进入细胞核,与转录激活因子TEAD结合激活lncARSR,从而形成正反馈环路,最终促进肾癌干细胞的维持和扩增,使得细胞具备逃避药物杀伤及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迅速出现药物耐受,病情进展。该项延续性研究成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癌干细胞中的新作用,为遏制肾癌复发进展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
![](http://www.smmu.edu.cn/_upload/article/9f/af/6ffb51ab45049283f2bbd49cd060/560827c2-c1f1-4bbb-878a-49adc60dbc9e.png)
2016年11月14日,Nature另一子期刊《癌基因》在线发表了王林辉教授课题组的另一研究成果,发现了一条介导肾癌索拉非尼原发耐药形成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命名为lncSRLR。研究发现lncSRLR的表达与索拉非尼治疗效果呈明显负相关,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IL6/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是lncSRLR促使肾癌对索拉非尼产生原发耐药的罪魁祸首,而使用靶向IL6/STAT3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可提高肾癌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为逆转肾癌索拉非尼原发耐药提供了治疗新策略。
![](http://www.smmu.edu.cn/_upload/article/9f/af/6ffb51ab45049283f2bbd49cd060/6524855e-622c-454f-ace1-9fc07f42bb52.png)
![点击查看原图](http://www.smmu.edu.cn/_upload/article/9f/af/6ffb51ab45049283f2bbd49cd060/8c130bf7-be21-4227-adf6-54e88cdb86f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