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名称: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2、学科等级:二级
(1)198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1998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3)2000年批准为第二军医大学中美分子生物学合作研究室。
3、历史沿革
(1)学科的发展过程本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第一任主任为郁康华,二级教授,留美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鸡、兔)胚胎的发育,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当时,教研室仅有5人。1958年张汝亭教授接任,从事脾和血液方面的研究,教学水平非常高。第三任主任为钱国桢教授,全国解剖学会理事,上海解剖学会组胚专业负责人。他从事下丘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自1981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后,先后培养硕士生5名,研究水平和学术知名度很高,是教研室成立以来最为突出的。1989年孟琳副教授为主任,她在1992年获国家卫生部教学电影一等奖,全军优秀电影教材二等奖,并培养硕士生3名。1998年刘厚奇副教授为主任,主要从事血细胞发育的研究,共申请国家级基金6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7篇(其中在J Cell Biology和Blood等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1996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7年获校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得上海明治生命科学优秀奖。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当前教研室工作人员11名,教师队伍年青,有朝气,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2)近期发展情况
虽然教研室的成长过程有起有伏,但都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段时间内教研室的人员队伍明显萎缩。组胚专业为基础医学主干学科,学校各级领导和机关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在人员上进行了补充,使教研室从原来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11人;另外,学校为解剖和组胚教研室兴建了解剖组胚楼,更新了教学设备,改善了科研和办公条件,使教研室的面貌彻底改观;同时,训练部、政治部、科研部,特别是基础部领导十分关心组胚教研室的学科建设,促成了与美国Burnham研究所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并聘请了美国华人学者冯根生教授为特聘教授,使教研室成为了我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1998年组胚教研室与解剖教研室一起共同成为了博士学位授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