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叔同既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于190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特班,并因品学兼优,艺术修养不凡,深得特班总教习蔡元培先生的厚爱。蔡元培先生在口述自传中曾说,李叔同是其最为满意的学生之一。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从事西洋画的先驱、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他的金石作品轰动一时,而书法作品则被认为是“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讲座中,刘一闻首先从李叔同的生平出发,讲述他如何从一个翩翩佳公子、颇具造诣的中年名士,悄然托身于佛学修行的人生经历,进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他通过对李叔同不同时期的墨迹分析与对比,引导观众去欣赏其不同人生阶段的书法艺术风貌。

青年时期,李叔同的书法用笔劲道、结构精准。“大觉去尘”四字为李叔同赠夏丐尊之作,笔势开张,浑厚朴茂,又不失跌宕灵动;出家后不久,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此时的书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结体严谨而不失流动,庄重而兼有活泼,善用浓墨枯笔,因而显得丰茂而老辣;在弘一法师出家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他的书作总带有一种碑帖交合、欲放还收的意味。这类独具意味的书风,无疑为日后弘一书法风貌的正式确立做好了结字上、运笔上开合有自的前期准备;弘一法师的晚年之作,淡泊宁静不落一丝尘埃的白贲之美,非书法大家无以表现这种精深玄微的道之境界。可以说,这一件件珍贵的墨迹书写了李叔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那是绚烂后的恬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有他的才情与修为,也有他的佛性与慈悲。


最后,刘一闻现场即兴创作书法“至极”并将他的三部新著《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丛书·刘一闻》《三德馆印迹》《一闻艺谭》赠送上海交通大学,丁东锋代表学校接受赠送。刘老师勉励交大师生学习李叔同追求极至的做事态度,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活动现场还邀请了交大西洲古琴社同学为现场观众带来李叔同作词的经典曲目《送别》。

本次活动由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与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承办,并通过上海交大抖音、B站、快手、微博四大官方平台,以及文化守望者公众号同步在线直播,截止至活动结束,在线观众累计超5万人次。整场讲座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让观众了解到书法境界的玄妙与精深,体悟到笔已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通过欣赏李叔同的书法,在座师生仿佛看到了他心性的修炼境界。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堂【TANG】·文博讲堂”以丰富校园美育教育活动,提升交大师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目标,是聚焦人文、历史与文化再创造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自今年与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合作以来,已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文博活动。“堂【TANG】·文博讲堂”将继续努力,邀请更多知名****与大师,以“文博”为土壤,滋养热爱文化和艺术的每一位听众。



讲座开始前,与会领导嘉宾及观众于文博楼第二展厅共同欣赏了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文博志愿者团队创作的沉浸式互动剧“落拓游心”。
该剧依托“品物游心——古代文人的生活与艺术”特展,演绎清代文人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浮沉人生,展现古代文人达则济世、洒脱不羁的志趣和风骨。剧中人、人入剧,通过分发道具、讨论赠扇等互动形式,演员们走出表演区、走进观众群,和观众们进行了一场穿越时光的对话互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丰富了观众的观感体验。
该剧还将在2022年元月1-2日的每天14:00在文博楼二展厅继续上演,期待更多观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