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课程内容介绍《李泽厚美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2-29


《李泽厚美学研究》

课程代码X090563学分/学时2.0/36开课时间
课程名称李泽厚美学研究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任课教师汪济生
面向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
预修课程一般美学原理
课程讨论时数18 (小时)课程实验数0 (小时)
课程内容简介

一、 了解李泽厚实践美学观三大部分(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的主要概念群、其间的逻辑演绎关系、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体系性架构。二、 考察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构成概念的实践验证性、科学合理性、以及它们演绎过程的逻辑严谨性。三、 归纳李泽厚实践美学观中的问题,并揭示其根源。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无)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安排与学习大纲:一、导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述11. 李氏概念系统的演绎过程111. 前提阶段112. 美的形成阶段113. 美感的形成阶段114. 艺术的形成阶段12.李氏概念系统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命题二、本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念系统考察21. 对美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211. 关于“社会美”问题2111. 对李泽厚社会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21111. 关于所谓“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211111. 对“动态过程”和“静态成果”两者关系的考察211112. 对“动态过程”和“静态成果”的分别考察21112. 关于所谓“历史尺度”21113. 关于所谓“技术工艺和生活韵律” 2112. 对李泽厚形式美观的变动及其轨迹的分析2113. 对李泽厚社会美观问题的小结212. 关于“自然美”问题2121. 对李泽厚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21211. 关于所谓“广义自然人化”及其逻辑内涵的“广义”推导21212. 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所谓“历史尺度”212121. 对狭义、广义自然人化的历史定位的考察212122. 对狭义、广义自然人化的相互关系的考察212123. 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改变”的考察21213. 关于李氏自然美观论述文本中的几条“余论”212131. 自然美的观赏、形成与社会性劳动的关系问题212132. 自然美、形式美与历史、社会的关系问题212133.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关系问题2122. 对李泽厚自然美观问题的小结22. 对美感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221.关于“建立新感性”问题2211. 对于“感官的人化”的考察22111. 所谓感官的“复杂”与“主动”22112. 所谓感官的“生理性退化”与“非生理性进化”22113. 所谓感官的“感性的社会性”22114. 所谓五种感官的“人化”差异2212. 对于“情欲的人化”的考察22121. 所谓动物与人的“性”与“爱”的区别22122. 作为“情欲人化”的“媒介”的所谓“理性”的“渗透”与“积淀”22123. 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222. 关于“审美的过程和结构”问题2221. “准备阶段”中的问题22211. 关于“审美态度”22212. 关于“审美注意”2222. “实现阶段”中的问题22221. 关于“感知”22222. 关于“情感”22223. 关于“想象”22224. 关于“理解”2223. “成果阶段”中的问题223. 关于“审美形态”问题2231. 类别区划原则的有违同一2232. 类别间内容的交叉重复2233. 局部内容与整体框架的冲突抵牾23. 对艺术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 231. 关于“形式层与原始积淀”中的问题2311. “时空感”、“节奏感”问题上的自相抵牾2312. “生理感官”、“生物学化”问题的出尔反尔2313. “原始积淀”问题上的双向游离232. 关于“形象层与艺术积淀”中的问题2321. “巫术与艺术”、“劳动与审美”两组关系的非并列性2322. “形象层”与“情欲人化”的非对应关系2323. “建立新感性”中途径与手段的前后抵牾233. 关于“意味层与生活积淀”中的问题2331. 意味层与形式层、形象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2332. 生活积淀与原始积淀、艺术积淀的难以共生、共存的关系三、结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评31. 错误与紊乱的“逻辑起点”——“扣错位置的第一颗纽扣”32. 错择逻辑起点的缘由——欠缺、愿望、和诱因的合成33. 择错逻辑起点的连锁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4. 自然是生命与美之母,抑或劳动实践是生命与美之母

课程进度计划

(无)

课程考核要求

论文

参 考 文 献
  • 1. 李泽厚专著:《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 汪济生专著:《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3. 汪济生讲稿:《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
相关话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