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6年度进行的全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提升了五位。
本学科于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所属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为国内首批计算机软件硕士点,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计算机软件博士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另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是国内首批的计算机应用硕士点,并于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计算机应用博士点。2007年本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授暨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9人、讲师16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人才4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人,启明星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本学科负责人为傅育熙教授。
近年来,本学科的科研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九五”相比,“十五”期间的科研经费增长了47%,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个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个973计划项目一级子课题、23个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五年来,本学科在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Fuss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es、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Computer Networks、Pattern Recogn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Neural Networks,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等学术刊物和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50余篇。
本学科走国际化之路,通过211和985重点支持,本学科在内涵(学术队伍)和外延(研究方向)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先后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建立了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学科的学术队伍实现了新老交替,中青年教师中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学者,学术氛围浓郁。本学科在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实力名列国内高校前列,拥有在国内高校中整体实力很强的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研究队伍,在软件与形式化方法方向提升了研究实力,在智能计算领域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分布计算技术的研究实力显著提升,E-learning技术取得重大应用成果,人机交互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方面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现有教师中,有20人次是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或特邀专辑编委,110人次担任过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指导委员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有31余人次作了国际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主办/承办了27个国际学术会议,是15个国际合作计划的中方代表,六年来学科接待了海外学者超过200人次,超过60人次出国进修访问。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重视教育国际化,与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的联合培养计划使博士生受益匪浅,一位博士生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一位博士生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在过去三年,先后共有15人次海外教授来上一个月以上的课并指导研究生,学科先后有9名博士生到上述这些学校学习。随着来本学科学习的外国研究生的增多,学科的国际化办学能力迅速提高,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的“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是学科用国际化标准要求博士生的又一举措。在过去六年,本学科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第一完成单位2项、第三完成单位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1项,上海市精品课程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