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导师介绍-王如竹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姓名:王如竹

职称:教授

所属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

研究方向: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控制

联系电话:62933838,62933250

电子信箱:rzwang@mail.sjtu.edu.cn

个人简历

王如竹,男,1964年12月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198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本科毕业,1987年2月获该校制冷与低温工程硕士学位,1987.9-1990.5为上海交通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1990年5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师、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12月被评为教授。1995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被聘为第三批"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受聘与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王如竹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


王如竹教授长期进行吸附式制冷和超流氦传热等研究工作,他的主要学术成果为:
1. 对吸附式制冷循环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型吸附率方程,克服了传统的D-A方程在吸附制冷应用中的不足;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回质、回热吸附式制冷循环和多效复叠循环的热力特性,有关回质可以显著改进系统性能的研究思想在实验样机中得到了证明;提出了吸附式蓄冷思想,实验表明这种蓄冷方式具有比冰蓄冷更高的能量密度;系统地研究了吸附制冷的动态特性,证明了吸附床内传热传质过程强烈影响吸附式系统性能;提出了采用水蓄冷与单个吸附床制冷的复合构思,并研制成内燃机车司机室吸附式空调器,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工程化应用;提出了太阳能高效利用供热/制冷复合循环新构思,并在实际研制的热水器冰箱复合机上获得证明。
2.深入研究了超流氦稳态与非稳态传热特性:提出了过冷态HeII传热的二步相变传热模型和压力修正项理论,提出了热声对HeII传热影响的模型,通过实验划定了超流氦浴中噪声沸腾发生的范围。提出了热脉冲作用下HeII中膜沸腾发生时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HeII浴中量子涡旋形成前后不同的传热关系式,提出了超流氦浴中热脉冲作用下量子涡旋的形成准则。


王如竹教授在上述研究领域曾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和重点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其余横向课题8项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3项。他还出版了吸附式制冷最新制冷空调技术专著2本和其它参著2本。他已经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5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60余篇,并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和新型实用专利6项。他本人曾获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启明星群体等学术奖励。
王如竹教授主编的教材有低温系统制冷原理与技术制冷与低温工程。目前他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生4名、联系指导博士后3名。他所指导的博士生张鹏获得了200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王如竹教授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际制冷学会理事,制冷设备(IIR-B2)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传热传质学分会副主任;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七届常委;上海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他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高效节能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热能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文:
1. R. Z. Wang, M. Li, Y.X. Xu, J.Y. Wu, H.B. Shuo. A Combined Cycle of Heating and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Theory and Experiment, ASME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2002, 124(1):70-76.
2. R.Z. Wang, J. Y. Wu, Y. X. Xu, W. Wang. Performance researches and improvements on heat regenerative adsorption refrigerator and heat pump.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1, 42(2):233-249.
3. R. Z. Wang.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 2001, 5(1):1-37
4. R.Z. Wa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dsorption cooling by heat and mass recovery op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01, 24(7): 602-611.
5. R.Z. Wang, M. Li, Y.X. Xu, J. Y. Wu. An energy efficient hybrid system of solar powered water heater and adsorption ice maker. Solar Energy, 2000, 68(2):189-195.
6. R. Z. Wang, J. Y. Wu, and Y. X. Xu. A Continuous Heat Regenerative Adsorption Refrigerator Using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as Adsorbers: Improvements, ASME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1999,120(1):14-19.
7. R. Z. Wang, P. Zhang. Pressure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in bath of superfluid helium, Cryogenics, 1998, 38(7):701-706.
8. R. Z. Wang, H. Kobayashi. Two step phase transition model of heat transfer in bath of subcooled superfluid helium, Cryogenics, 1998,38(10):1035-1038.
9. R.Z. Wang, J.P. Jia, Y.H. Zhu, Y. Teng, J.Y. Wu, J. Cheng, Q. B. Wang. Study on a new solid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pair:Active carbon fiber-methanol, ASME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1997, 119(3):214-218.
10. R. WANG, P. Zhang.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from thin wires to a bath of sub-cooled superfluid helium, Cryogenics , 1996, 36(1):1-6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