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王振义(1924~ )、男、江苏兴化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血液学家、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血液学杂志名誉主编、国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学会分册副主编、国际心脏学会和联盟血栓止血委员会理事、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8年获震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前后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基础医学部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期间,还是上海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内科血液组副组长,中华血液杂志 主编。他主编了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等著作3本,编译出版了出血性疾病 ,并参加编写专著14本。发表因子Ⅷ相关抗原抗血清的临床应用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变异性等论文200余篇。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教授从事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45年。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培养了博士11人,硕士43人。1954年起研究出血性疾病,国内首次报告血友病的争端方法。50年代在国内首先发现中药生蒲黄头防止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各种原因,研究中断,至80年代中期,在他的领导下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从生蒲黄中分离出四种有效成份,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果,并阐明了它们在防治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因而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中期,所领导的研究组,在国内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与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因而两次获卫生部科研乙级奖;研究组还在国内首先提纯和检测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发现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

  70年代末,由于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眼看许多急性血友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先后去世,或在化学疗法(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下,因毒副反应而不能救治。这些事实激发了一个医生应有的天职感情,决心开展血友病治疗的研究。在“儒家”改邪归正的思想下,又注意到国外的研究进展,肿瘤细胞在体外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较为成熟的正常细胞,乃从事于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的探索。从1979年至1986年研究了一些诱导分化药物的方法,均为成功,1986年在体外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国际上首次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挽救了一些频死患者的生命。法、日和美国等学者证实了这一结果,但论文发表已晚于我国二三年。到目前为止,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高达85~90% ,这种方法副反应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方便(只要口服)、价格低廉。这不仅为这种过去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还提供了一个范例,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评委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性的研究成果,为攻克肿瘤新途径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因而授予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1988年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的论文。据统计,至1992年为止,已被引证370次以上,是我国被国外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这掀起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潮。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3年3月在瑞士获步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

兼职

学术职务:
1981年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输血与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
1984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学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特约编辑及副主编。
1986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上海市分会副会长。
198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
1988年中华医学血液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9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人民团体:
1986年市政协第六届政协委员。
1988年全国人大第七届代表、上海市卢湾区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国际职务:
1985年法国里昂中法学院通讯会员。
1992年法国科学院国外合作院士。
1992年法国外籍通讯院士。
1993年国际心血管联盟学会血栓止血委员会理事。


--------------------------------------------------------------------------------

王振义教授在美国荣获“凯特林医学奖”
王振义教授获得的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证书


--------------------------------------------------------------------------------
  奖励

国 内:
1950年参加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医疗队立二等功。
1953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第三批医疗队立二等功。
1977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教育先进工作者。
1978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先进工作者。
1979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1987年卫生部表彰奖。
1989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1991年国务院决定发给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高教局表彰的导师。
1993年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杨医学教育奖。
1994年上海市卫生系统最高荣誉棗上海医学荣誉奖。
1994年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1994年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
1994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功臣称号。
1995年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
1996年求是科技基金奖棗杰出科学家奖。

国 际:
1990年法国“突出贡献医生”称号。
1993年法国荣誉军团骑士称号。
1994年国际上最有权威的癌症研究大奖棗美国“凯特林医学奖”
1997年瑞士布鲁巴赫癌肿瘤研究奖。
1998年在法国获世界国际祺诺台尔杜加奖。

科 研:
血小板蛋白分离、提纯、抗血清制备和放射免疫测定药箱的研制获1985年二医大科技成果奖。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获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1991年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优秀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第六次国家自然科技三等奖。
人类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199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类白血病细胞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1995年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二等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