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易存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03

姓名:易存国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ysy669@163.com
研究专长:中西美学与艺术学
开设课程:美学、艺术学
个人简况
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
荣誉与奖励
其他


男,汉族,受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0)、东南大学艺术学系(1998)、复旦大学中文系(2002)等。2004年晋升教授职称,主要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遗产学研究等。曾参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一般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规划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持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等。曾领衔创建福建省首家(美术学)重点学科兼学科带头人;曾访(讲)学欧美等。
(1)《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专著,上海人民出版2013年第二版)
(2)《中国艺术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西方艺术谭:从艺术哲学、科学的视角》(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审美文化)》(专著,金琅学术出版社2016)
(5)《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审美精神)》(专著,金琅学术出版社2016)
(6)《影视文化》(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7)《中国古琴艺术》(专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2004修订版)
(1)《“墨分五彩”:“水墨为上”之关要》(《文艺研究》2013.8)
(2)《中国传统“雕塑论”何以匮乏?》(《文艺研究》2008.10)
(3)《民间艺术:华夏艺术的“母型”》(《文艺研究》2003.6)
(4)《敦煌石窟环境艺术设计研探》(《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1)
(5)《敦煌“变相”与“变文”关系考论》(《中国美术研究》2006)
(6)《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审思》(《中华艺术论丛》8,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7)《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论纲》(《后现代思考》,学林出版社2006.5)
(8)《从所“非”看艺术学之所“是”——艺术学学科性质析疑》(《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1)
(9)《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转载)
(10)《前进中的艺术学》(《艺术百家》2007.3)
(11)《彩陶与华夏艺术之源》(《民族艺术》2002.5)
(12)《“华夏”人文意义初探》(《北方文物》2003.1)
(13)《华夏艺术“气韵”新论》(《文艺美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14)《中国艺术美学精神论略》(《学海》2003.1)
(15)《艺术美学构建管窥》(《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B 7》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6)《克尔凯郭尔:美学与审美》(《哲学译丛》1992.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B 7》199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 FromZi Wei To Qi Yun, and Yi Jing: Re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istic Category System,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ISSN 2159-5836),USA.2015.3, p.196-205.
(18)《美学与教育》(【瑞典】伯尔提,《音乐教育》2002.4)
(19)《艺术·社会·美学1》(【德】阿多诺,《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1.1)
(20)《艺术·社会·美学2》(【德】阿多诺,香港《艺术潮流》1993.2)
(21)《审美与现代艺术情境》(【德】阿多诺,《艺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版)》1998.1)
(22)《阿多诺的否定观及其美学思想》(《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10)
(23)《阿多诺艺术社会学思想述评》(《江苏社会科学》1997.4)
(24)《阿多诺艺术美学思想考析》(转载于《中国艺术学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
(25)《由“多元共生”看雕塑艺术的乐舞精神》(《雕塑》2005.6)
(26)《中国书画艺术的乐舞精神》(《东南文化》,2002.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造型艺术J 7》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并转载于《美术观察》2003.10)
(27)《“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特约专稿,《文史知识》,2004.1,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5.1全文转载)
(28)《由“观音菩萨”看“以美育代宗教”》(《艺苑》2006.1A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造型艺术J 7》2006.07全文转载)
(29)《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参与讨论,2003.6,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J 1》2004.3全文转载)
(30)《中国艺术美学精神论略》(中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1.9)
(31)《中国审美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中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1.3)
(32)《审美文化学新探》(中国台湾《古今艺文》2002.11)
(33)《诗教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台湾《古今艺文》2001.2)
(34)《雕塑艺术人文意义探析——兼论敦煌彩塑的审美特征》(台湾《古今艺文》2008.8)
(35)《关于敦煌艺术几个重要问题的美学思考》(上,中国台湾《古今艺文》2006.1)
(36)《关于敦煌艺术几个重要问题的美学思考》(下,中国台湾《古今艺文》2006.1)
(1)《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获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2)《太音希声》(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福建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3)《中国符号》(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获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其他相关论文曾获厦门市哲学社会科学二、三等奖。




相关话题/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