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亚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03


何亚文 教授/长聘副教授

电话:+86-**
邮箱:yawenhe@sjtu.edu.cn
地址:东川路800号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药学楼4-429





学术经历
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获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97年9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留学,1999年9月获植物学硕士学位;
1999年12月加入新加坡分子农业生物学院 (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y), 任Assistant Research Officer;
2002年并入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 (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IMCB),任Junior Research Fellow,主要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机理;
2006年获NUS-IMCB联合培养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型);
2007年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Research Fellow,继续从事黄单胞菌群体感应和低氧感应分子机理研究;
?2010年6月始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导,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PI,代谢与发育国际联合实验室PI。


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获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97年9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留学,1999年9月获植物学硕士学位;
1999年12月加入新加坡分子农业生物学院 (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y), 任Assistant Research Officer;
2002年并入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 (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IMCB),任Junior Research Fellow,主要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机理;
2006年获NUS-IMCB联合培养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型);
2007年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Research Fellow,继续从事黄单胞菌群体感应和低氧感应分子机理研究;
?2010年6月始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导,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PI,代谢与发育国际联合实验室PI。





研究方向

微生物群体感应与合成生物学






两个研究对象:一是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主要研究它与寄主植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攻防战”。病原菌怎样通过群体感应机制调控致病因子表达,攻击植物;病原菌怎样化解植物的防卫系统,保护自己,促进侵染;寄主植物产生的信号小分子怎样解除病原菌的致病基因表达。另外一个研究对象是植物根际促生假单胞菌,主要开发利用它产生的代谢产物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研究内容包括:新型代谢产物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提高这些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开发新产品。






研究方向


微生物群体感应与合成生物学 两个研究对象:一是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主要研究它与寄主植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攻防战”。病原菌怎样通过群体感应机制调控致病因子表达,攻击植物;病原菌怎样化解植物的防卫系统,保护自己,促进侵染;寄主植物产生的信号小分子怎样解除病原菌的致病基因表达。另外一个研究对象是植物根际促生假单胞菌,主要开发利用它产生的代谢产物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研究内容包括:新型代谢产物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提高这些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开发新产品。











代表论著
? He YW, Cao XQ, Poplawsky AR.Chemical structure, biological roles,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the yellow xanthomonadin pigments in the phytopathogen Xanthomonas.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20 Feb 6. doi: 10.1094/MPMI-11-19-0326-CR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Diab AA, Cao XQ, Chen H, Song K, Zhou L, Chen B,He Ya-Wen. BDSF Is the Predominant In-Planta Quorum-Sensing Signal Used DuringXanthomonas campestris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in Chinese Cabbage.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19, 32(2):240-254.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Cao, XQ, Zhou L, Chen B,He Ya-Wen. Biosynthesis ofXanthomonasyellow pigment xanthomonadins involves an ATP-dependent 3- HBA:ACP ligase and an 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esis pathway.Molecular Microbiology.2018, Oct; 110(1):16-32.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Fang Y L, Chen B, Zhou L,He Ya-Wen.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gulatory roles of anti-activator QslA on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inPseudomonas aeruginosaPA1201.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 Jul 25; 9:1584.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Sun S, Chen B, Jin ZJ, Zhou L, Fang YL, Thawai C, Rampioni G,He Ya-We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ultipl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saL control of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biosynthesis in the rhizosphere bacteriumPseudomonas aeruginosaPA1201.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17, 104(6):931-947.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Zhou L, Zhang LH, Cámara M,He Ya-Wen. The DSF Family of Quorum Sensing Signals: Diversity, Biosynthesis, and Turnover inXanthomonas.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17, 25(4):293-303.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Sun S, Zhou L, Jin K, Jiang H, He Ya-Wen. Quorum sensing systems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in the rhizobacteriu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201.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30352.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Wang Xing-Yu, Zhou Lian, Yang J, Ji Guang-Hai, He Ya-Wen. The RpfB-Dependent Quorum Sensing Signal Turnover System Is Required for Adaptation and Virulence in the Pathogen Xanthomonas.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6, 29(3):220-30.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Zhou Lian*, Wang Xing-Yu*, Sun Shuang, Yang Li-Chao, Jiang Bo-Le, He Ya-Wen.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SF-Family Quorum Sensing Signal Turnover System in the Phytopathogen Xanthomona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5, 17(11):4646–4658.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 Jin Kaiming*, Zhou Lian*, Jiang Haixia, Sun Shuang, Fang Yunling, Liu Jianhua, Zhang Xuehong, He Ya-Wen. Engineering the central biosynthetic and secondary metabolic pathway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PA1201 to improve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roduction.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5, 32:30-38.

论文下载 支撑材料













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M18)的研制及其应用;
获奖者:何亚文(第6完成人);
奖励等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将;
奖励日期:2012年02月;
证书号:2011-279。





教学情况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生化分析原理与方法(32学时)
交大医学院口腔五年制专业课:生物学概论(48学时)
研究生全英文专业选修课:MOLEC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48 学时)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012BAD19B0106),2012-201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作物细菌性病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 (),2013-201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抗生素生产菌种的基因组删减优化(2012AA022107),2013- 2016;
科技部中国与赛尔维亚科技合作委员会第3届例会项目:食药两用中药高良姜和花椒抑制黄曲霉的有效成分分离与鉴定,2015-2017;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通过基因组删减构建高产绿色农药申嗪霉素细胞工厂,2014-20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6),2018-20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然产物新元件、新途径和新结构的智能挖掘(2018YFA** ),2019-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菌黄素生物合成调控机理研究(**),2013-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DSF生物合成途径与机理(**),2015-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退出机制研究(**),2018-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杨酸信号诱导野油菜黄单胞菌退出群体感应的分子机理研究(**),2020.01-2023.12



承担项目


相关话题/上海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