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谢欣研究员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吴蓓丽、吴婉莹研究员获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章海燕研究员获评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冷颖课题组、成果转移转化处获评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张文茹获评科技系统优秀妇女工作者称号,上海药物所妇委获评科技系统妇女工作考核“优秀”。
谢欣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度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2009,2014),长期从事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干细胞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授权和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在成果转化方面,作为主要发明人有两个基于GPCR的候选新药进入系统临床前研究,还建立了基于GPCR的新药筛选平台,为全国各药物研究机构提供药物筛选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吴蓓丽主要进行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并开展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近五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5篇研究论文,其中通讯作者3篇。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与人体疾病密切相关,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家族,其结构解析是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吴蓓丽带领团队解析了多种人源GPCR的三维结构,实现了我国GPCR结构测定零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为GPCR的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的分子结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先后获中科院****、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的资助,并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个奖项。
吴婉莹致力于中药分析研究,重点开展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是国内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与《欧洲药典》的中药丹参与钩藤标准的具体研究者,现已完成28种中药的国际质量标准的制定。作为主要完成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药“丹七通脉片”正在进行IIb期临床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84篇,其中SCI收录68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11项已获授权。2011-2012年获上海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目前担任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美国药典东亚专家组成员,世界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谢欣研究员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吴蓓丽研究员获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吴婉莹研究员获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章海燕研究员获评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冷颖课题组获评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成果转移转化处获评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上海药物所妇委获评科技系统妇女工作考核“优秀”

张文茹获评科技系统优秀妇女工作者称号
(供稿部门:妇委;供稿人:徐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