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DNMT1抑制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胞嘧啶类似物,这类化合物的化学骨架及作用模式都比较相似,即通过模拟胞嘧啶与DNA结合,捕捉DNMT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达到抑制DNMT甲基化修饰的作用。在这类化合物中,5-azacytidine(Vidaza)和5-aza-2’-deoxycytidine (Dacogen)已作为上市药物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等癌症的治疗。然而这类化合物体内结合DNA,缺乏选择性,从而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同时,该类化合物存在药代性质不稳定、半衰期短等问题,临床使用只能作用于非实体瘤。另一类化合物是非胞嘧啶类似物,这类化合物的化学骨架相对较多样,但大多数选择性不高且活性较差。
上海药物所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运用计算药物设计手段、药物化学合成、结合生物活性测试方法,发现一类新型的咔唑类DNMT1选择性抑制剂,对人体直肠癌细胞和胰腺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进一步,结合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构效关系分析,为DNMT1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导。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J. Med. Chem. 2014, 57, 9028-9041),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药物所的陈示洁、王玉兰同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周文同学,通讯作者为罗成研究员、郑明月副研究员和刘博教授。
论文发表后,《Nature》旗下著名评论期刊《SciBX》(Science-Business eXchange)将此项工作列为世界疾病治疗领域一周中最为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进行了专题亮点报道(SciBX 7(45); doi:10.1038/scibx.2014.1312)。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863及重大专项的资助。
评论链接:http://www.nature.com/scibx/journal/v7/n45/full/scibx.2014.1312.html#close
(供稿部门:蒋华良研究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