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一个宏观世界的物体来说,如果该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我们就称该物体具有手性,就如同左手和右手互为镜像而无法叠合。徐明华研究员首先简要回顾了手性研究五十年的发展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应停”事件让手性药物受到制药界的广泛重视说起,延伸到2001年三位有机化学家因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和“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事例,指出对分子手性的研究在造就工业奇迹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地球生命甚至是宇宙起源的重新认识。
研究显示,不对称合成是获得手性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在手性药物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徐明华课题组主要从事有机不对称合成及有重要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致力于以一些重要有机分子及药物分子合成为导向的手性化学和手性技术探索。讲座中,徐明华研究员选择性地介绍了课题组近五年来基于手性硫化学、手性烯化学和手性硫-烯化学研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这些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Org. Lett.、Chem. Eur. J.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的科研进展,受到国际同行的许多关注和好评。
最后,徐明华研究员引用北大余志祥教授的感悟曲线图鼓励研究生:勤奋与执着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在巨变的时代,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相依前行。
因在有机不对称合成及有重要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徐明华研究员在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4年其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项目《高效不对称碳-碳键构筑若干新方法的研究》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徐明华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南发俊研究员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供稿部门: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