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仅有 270 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暴跌 51.6 %——这一成绩折射出了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尴尬之处。
另外,多家可穿戴设备厂商的艰难处境,也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式微的真实写照: Fitbit 的股价从刚上市的每股 50 美元下跌为如今的每股 8.4 美元;Jawbone、 Pebble 两家厂商相继裁员;微软暂停 Band 腕带销售;英特尔则被传欲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
可穿戴设备行业遭遇寒冬, Fitbit 选择与 Pebble 抱团取暖,国内厂商又该如何过冬呢?笔者以为,只有先清楚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瓶颈,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出路。
功能简单/续航短,可穿戴设备难以普及
国外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用户在购买 Fitbit 手环 9 个月后不再使用,而购买 Fitbit 手环一个月后不再使用的消费者占比则有 15 %。
另外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 18 岁以上的拥有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年轻人中,十分之一的人拥有活动追踪设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会在 6 个月后放弃使用。
可穿戴设备简单的运动检测功能无法吸引消费者长期使用,这是可穿戴设备市场难以普及的一个因素。
续航则是阻碍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另一个因素。目前市场上许多智能手表需要一天一充,产品没电后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看时间的功能。在锂电池技术无法突破的前提下,厂商延长产品续航时间,需要从低功耗入手。
然而,低功耗与高性能是两个对立面,厂商侧重低功耗,就没有多余精力打造“大而全”的产品。
“小而美”是趋势,细分专业市场值得把握
因此,业界认为,厂商不妨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某个领域性能的提升上,以改善用户体验。
细分的专业市场才是可穿戴设备厂商未来的发力重点,这一策略也能避免厂商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深渊中,可以分为消费级市场与企业级市场两个方向。
消费级市场中,针对普通大众用户,厂商不必提供功能非常全的产品,而是要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并做到专业。
比如运动手环应该强调数据监测与数据分析的精准性。从这一点出发,厂商应继续提升传感技术、无线通信与大数据技术。
▲ 谷歌眼镜用于手术(Source:businessinsider)
企业级市场中,以谷歌为例,失意消费级市场后,谷歌将智能眼镜应用到飞机制造、医疗、太阳能面板安装等众多领域中,利用智能眼镜的远程通信、屏幕投射技术,大幅提升上述领域的工作效率,这自然会受到企业欢迎。
(首图来源:fitbitChina中国微博)原文地址:http://it.sohu.com/20161201/n474686312.shtml?qq-pf-to=pcqq.c2c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