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与常江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对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硅酸盐和磷酸盐等)进行热还原处理,研制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将传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从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等疾病治疗。该研究成果以“Black Bioceramics: Combining Regeneration with Therapy”为题发表在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Adv. Mater., 2020, 2005140),并申请专利一项。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已毕业的博士王小成,指导教师为吴成铁研究员。
该团队采用镁热还原法,将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粉进行热还原处理,制备出一系列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包括硅酸盐(即CaSiO3,MgSiO3)和磷酸盐(即Ca3(PO4)2、Ca5(PO4)3(OH))两种体系的生物活性陶瓷。与传统白色生物陶瓷相比,黑色生物陶瓷材料的晶体内部存在大量的氧空位和结构缺陷,其降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成骨细胞和皮肤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细胞生物活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慢性皮肤创伤及大块骨缺损修复动物实验中,黑色生物陶瓷对于皮肤和骨组织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白色陶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软/硬组织多功能再生活性。此外,在低功率的近红外光照射下,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光热升温效果,可导致材料周围的肿瘤细胞死亡,在体内实验中成功抑制皮肤癌和骨肿瘤的增长,具有优异的光热抗肿瘤效果。综上所述,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兼具促进多种组织再生活性及肿瘤治疗等多功能特性,该研究成功将生物活性陶瓷的应用范围由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治疗,有力推动了生物陶瓷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应用。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基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5140
![](http://www.sic.cas.cn/xwzx/kydt/202010/W020201029367185621456.jpg)
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骨/皮肤组织再生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http://www.sic.cas.cn/xwzx/kydt/202010/W020201029367185693608.gif)
(a)外观颜色可调控的黑色生物活性陶瓷粉体;白色硅酸钙(b,WCS)和黑色硅酸钙陶瓷粉体(c,BMCS)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及几何相位分析表明,BMCS晶体内部晶格畸变严重,存在大量的结构缺陷;(d)近红外光热照射下,黑色生物陶瓷材料具有显著的升温效果;与白色硅酸钙陶瓷组相比,黑色硅酸钙陶瓷材料组的慢性皮肤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e-f),在体内兔子股骨缺损修复中表现出更佳的诱导骨组织再生活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