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设备、低排放电动车和智能电网等应用对储能体系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探索能够超越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池体系。基于多电子转换反应的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2567 Wh/kg)和资源丰富性而展现出不凡的潜力。然而,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Li2S2/Li2S)的绝缘性、充放电过程中由可溶多硫化锂引起的“穿梭效应”、电极体积膨胀等缺点极大阻碍了锂硫电池体系的商业化发展。将杂原子或者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活性位点掺杂入异形多孔碳框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确保均匀负载高含量硫和良好导电性的同时,还可以化学地吸附多硫化物,有效地限制“穿梭效应”,并且加速催化多硫化物转换反应,提高倍率性能(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9,38,94-113)。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高负载大倍率锂硫电池正极的异质掺杂骨架的合成设计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上。
中空碳球由于良好的导电性、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结构和低的密度,是高载量硫宿主材料的理想之选。目前,中空碳球主要由模板法制得,过程复杂且试剂有害。该团队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牺牲模板法合成N/O杂原子双掺杂的中空碳微球的合成方案。采用微米级的球形碳氮聚合物(g-C3N4)作为自牺牲模板和富氮的前驱体,在外层包覆PDA,通过简单的高温碳化方法去除内层的碳氮聚合物模板,同时外部PDA碳化为多孔纳米片,从而得到N/O杂原子双掺杂的中空碳微球(HCMs)。HCMs有着大量多孔纳米片组成的壳,具有高的比表面积(873 m2/g)和孔容(4.84 cm3/g),其N和O含量可达5.36和6.99 atom%。得到的HCMs-S电极由于其物理限制效应、亲锂吸附和催化转化等优点,在2C大倍率下的可逆容量约为900 mAh/g,900次循环后的保留容量约为530 mAh/g。即使在高硫含量(90 %)和载量(4.84 mg/cm2)的条件下,也得到了700 mAh/g的优异可逆容量。长期高倍率的循环不影响正极端纳米结构Li2S的均匀沉积,负极端的锂沉积也没有枝晶生成。该工作开发了一种可实现微米级C-S颗粒和高载量锂硫电池的简便方法,其碳宿主微结构以二维结构单元自组装成的三维骨架为特征,具有丰富的内部连通的质量/电荷传输通道。相关成果发表于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19, DOI: 10.1016/j.ensm.2019.06.009)上。
二维层状多孔碳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以及催化活性位点易铺展调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负载硫分子,减缓硫电极的体积膨胀效应,加快电子和离子传输,而且二维层状结构也可以增加多硫化物与催化活性位点的接触。该团队使用MgCl2?6H2O同时作为高温溶剂和造孔剂,其在900 ℃高温碳化富氮的生物质腺嘌呤(Adenine)时起到交联模板作用,且辅以少量的CoCl2?6H2O掺杂,最后得到共掺杂Co/N作为双亲锂-亲硫位的二维层状结构交织的石墨化多孔碳(Co-CNCs),其具有褶皱的整体形貌特征。受益于其丰富的层间体积、稳定的石墨化结构、均布的化学吸附位和电催化活性位点,S@Co-CNCs在0.2 C的初始容量为1290.4 mAh/g,在大倍率为2 C时可稳定循环至少600圈,且具有极小的每圈循环衰减率(0.029 %),其倍率性能测试可容忍20 C的超高倍率。另外,即使在92.33 wt%的超高硫含量时,H-S@Co-CNCs电极能在5 μl/mg的极低E/S(电解液体积/硫质量)比下稳定倍率循环;H-S@Co-CNCs在9.7 mg/cm2的高面积载量下,以6 mAh/cm2的面容量可稳定循环至少100圈。该复合正极可在大倍率长时间循环下仍然维持完整的初始形貌,实现均匀的S/Li2S 电沉积,而且该锂硫电池的负极无明显枝晶形成。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Nano(2019, 13, 9520-9532)上。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附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2971930293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4519
由多孔纳米片壳层构成的N/O杂原子双掺杂中空碳微球作为高载量锂硫电池的大颗粒正极宿主材料
腺嘌呤衍生、具有双亲锂-亲硫位、二维层状结构交织的多孔碳作为高载量锂硫电池的正极宿主材料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负载大倍率锂硫电池的正极异质掺杂骨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14
相关话题/结构 纳米 材料 化学 电子
上海硅酸盐所采用3D打印制备出热狗仿生生物材料
在大自然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多级结构、优异功能的物质。模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组织修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制备技术很难实现生物材料的仿生多级制备,3D打印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为仿生生物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大块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现代医学临床上的一个挑战,植入多孔生物支架是目前常用的修复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举办“中国-摩洛哥-法国 2019功能氧化物电子陶瓷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
6月11-14日,“中国-摩洛哥-法国2019功能氧化物电子陶瓷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China-Morocco-France2019InternationalSymposiumofResearchandApplicationofFunctionalOxideElectronicCeramics)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在BiVO4基光阳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裂解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众多半导体光阳极中,BiVO4由于具有合适的导带、价带位置和禁带宽度而成为优异的光阳极材料。BiVO4的光吸收边在515nm,在AM1.5太阳光下的理论最大光电流密度(Jmax)为7.5mAcm-2。然而实际的光分解水电流密度(J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等发现一种潜在的拓扑超导体材料——层状2M相硫化钨
由于丰富的晶体结构和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及其导致的多种奇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以MoS2为代表的VIB族层状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MX2(M=Mo,W;X=S,Se,Te)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根据层内的配位和层面的堆垛情况,该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具有三棱柱构型的2H相、具有八面体构型的1T相以及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在类液态热电材料的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创新性进展
先进热电转换技术在半导体制冷、工业余热和汽车尾气废热发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晶态化合物。201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热电团队通过在固态材料中引入具有“类液态”特征的离子以弱化甚至消减部分横波声子振动模式(Nat.Mater.2012),发现了一大类具有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举办“2019新型压电材料与声学器件国际研讨会”
2019年5月23-25日,“2019新型压电材料与声学器件国际研讨会”(2019InternationalSymposiumonNewPiezoelectricMaterialsandAcousticDevice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嘉定园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硅酸盐所、上海声学学会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关于纳米磷酸钙合成及其生物医学应...
磷酸钙包括羟基磷灰石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硬组织缺损修复和替换、药物和基因载体、医学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LeafHuang教授团队合作的综述论文“Biomolecule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在钠基氧硫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和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随着二次电池市场的大规模增长和锂资源的大量消耗,人们开始寻求锂电池的替代品。由于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分布广泛,钠离子电池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Na/Na+的标准电势-2.71V与Li/Li+的标准电势-3.04V接近,且二者的电池工作原理类似,因此科研人员可借鉴锂离子电池中的研发经验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参加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
4月19-21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召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杨莉萍研究员、陶冶助理研究员、李会东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张赵文斌、游潇、李荣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硅酸盐所在柔性应变敏感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柔性电子学的发展,轻、薄、柔的便携式、可折叠、可穿戴的柔弹性器件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其中,柔性传感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柔性电子器件,在运动感应、健康监测,医疗诊断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变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器件的应变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输出,从而用于监测引起应变的应力信号,其最主要的性能参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