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关于超薄单晶铅膜界面超导研究新进展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超导体自百年前发现以来,因其具有无耗散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特性, 在很多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超薄单晶薄膜或器件制备工艺的提高,二维超导晶体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北京大学王健研究组与合作者在前期二维超导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如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的发现(Science 350, 542 (2015), 同期perspective评论文章Science 350, 509 (2015)专题报道),被Iwasa研究组综述文章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 16094 (2016)誉为二维晶体超导中三个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界面调控实现新的不同于体材料的二维超导相(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4, 107003 (2015)编辑推荐)以及二维界面高温超导的证实(Chinese Physics Letters 31, 017401 (2014), 被Science编辑选择文章Science 343, 230 (2014)报道)等。

  近来,通过机械剥离成薄层的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作为超越石墨烯的候选材料,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其中强自旋轨道耦合的二维晶体超导体,为人们探索新奇量子现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如拓扑超导态的探索等。有报道指出,在单层NbSe2薄片和栅极调制的MoS2中,面内中心反演对称性的破缺产生了塞曼自旋轨道耦合保护的超导电性(Zeeman-protected superconductivity)。塞曼保护超导体系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非常大的面内临界场,常常可达到数倍的泡利极限(Pauli limit),往往会对应几十特斯拉或更高的磁场。北京大学王健研究组与合作者在前期工作中首次报道了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制备的宏观面积的单层NbSe2薄片在强磁场和极低温下的直接输运测量结果,证实了平行特征临界场Bc//(T = 0)是顺磁极限场的5倍以上(Nano Letters 17, 6802 (2017))。然而,大部分二维超导体系都具有面内中心反演对称性,无法自发产生塞曼保护超导电性,大大限制了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范围和潜在应用。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王健教授与谢心澄院士、冯济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海文研究员、武汉国家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合肥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田明亮研究员、郗传英博士等人合作,通过使用铅的条状非公度相作为铅膜和硅衬底的界面,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宏观面积的、塞曼保护的新型二维超导体。系统的低温强磁场实验表明,该体系的超导电性可存在于超过40特斯拉的平行强磁场中,这一数值远超过体系的泡利极限,是塞曼保护超导电性的直接证据。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也表明,条状非公度相中特殊的晶格畸变会延伸至铅膜中,从而在该体系中引入很强的塞曼自旋轨道耦合。同时,新的微观理论也给出了强杂质情形下各种自旋轨道耦合及散射效应对二维超导临界场的影响并定量地解释了塞曼保护超导电性的物理机制。该工作表明,可以通过界面工程在中心反演对称性保护的二维超导中引入面内中心反演对称性破缺,也即在二维晶体超导体系中人工引入塞曼保护的超导电性机制。这一结果预示出人们有望在二维超导体系中,通过界面调制发现新的非常规超导特性。这种宏观尺度强自旋轨道耦合下的二维超导,也为拓扑超导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平台,并为未来无耗散或低耗散量子器件的设计与集成奠定了基础。



图 (a) 脉冲强磁场实验表明6个原子层厚铅膜的超导电性在高达40 T的水平强场下仍不被破坏。(b) 临界场随温度的关系与理论高度重合,有力地证明了超薄铅膜中的塞曼自旋轨道耦合保护的超导电性。 (c) 对外延生长于条状非公度相(SIC)界面上的超薄铅膜进行磁阻测量的示意图。


  该工作于2018年4月2日发表于物理著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X 8, 021002 (2018) DOI: 10.1103/PhysRevX.8.021002): https://journals.aps.org/prx/abstract/10.1103/PhysRevX.8.021002.

  北京大学的刘易和王子乔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的王健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刘海文研究员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开放项目、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先导培育项目、中科院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支持。王健特别感谢谢心澄、王垡、徐莉梅、任泽峰以及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在北大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与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室搭建过程中给予的实验室空间与部分经费的支持。
来源:北京大学http://www.phy.pku.edu.cn/research/projects/180409.xml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创新 科学 工作 测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俄芬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导电性复合骨架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据俄罗斯科学院网站报道,芬兰和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由羟基磷灰石、明胶、聚吡咯和介孔氧化硅组成的骨架,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靶向药物递送能力,引起了骨组织工程领域专家的极大兴趣。  由于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化学成分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相似,因此已被广泛用于骨组织工程。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骨传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北京大学于海峰团队合作发表嵌段聚合物模板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进展综述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无机纳米粒子在性质上有别于其块体材料,因此成为很多领域,如储能催化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无机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对于纳米粒子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粒子形状和尺寸的精确控制在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以嵌段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纳米粒子是精确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和形状最稳定的方法之一。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低成本可变色玻璃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加拿大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英国《化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制备简单、成本较低的技术,有望大规模制造可变色的节能玻璃。  节能玻璃可根据建筑和住户需求在透明与有色间变化,动态调整来自太阳的光和热,为建筑物节能。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明的新技术将带有金属离子的乙醇涂在玻璃表面,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瑞士科学家筛选出上千种潜在二维材料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寻找新型二维材料的研究一直像沙里淘金。瑞士科学家用新方法对大量化合物进行“海选”,发现了上千种可能制成二维材料的物质,就像打开了藏宝洞。  二维材料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的材料,比如单层碳原子网组成的石墨烯。这类材料有着特殊性质,可能为电子、能源等许多领域带来革命。自2004年首次制取出石墨烯以来,人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科学家仿效蝴蝶翅膀结构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近日宣布,在其资助下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研究人员发现了能高效提升太阳能电池吸光率的新途径,即通过仿效蝴蝶翅膀结构,可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电池的吸光率最高可提升207%。  通常,在欧洲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大多被散射,很少垂直照到太阳能电池板上。优化光捕捉成为能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超精细颗粒物检测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颗粒物的高灵敏传感检测在环境监控、国家安全和生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北京大学“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基于纳米光纤阵列的全光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大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图1.a,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粒径尺寸的关系。b,纳米光纤传感器示意图。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美科学家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晶体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介绍了一种能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超薄晶体的新技术。这将为制造高质量新型电子产品提供可能。  在电子学领域,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界面区域“异质结”是太阳能电池、LED(发光二极管)或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构件。两种材料的接触界面越平坦,电子流动越容易,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科学家在热电材料的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在热电材料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B》上。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其转换效率可以用无量纲的ZT值来衡量,ZT值越大,热电转换效率越高。目前报道的热电材料转换效率较低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科学家在热电材料的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在热电材料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B》上。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其转换效率可以用无量纲的ZT值来衡量,ZT值越大,热电转换效率越高。目前报道的热电材料转换效率较低,寻找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
  • 俄芬科学家联合研发出柔性超级电容器_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与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电极采用单层碳纳米管,而绝缘层则采用氮化硼纳米管制备。电容器可承受变形,且具有制造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相关成果发布在《ScientificReports》科学期刊上。  俄芬联合科研团队回归到“古典”技术路线,即采用“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