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项目总结会在生化与细胞所召开2016-03-07_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3月3-4日,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先导科技专项项目一“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召开项目总结会议。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苏荣辉、资环生物处处长任小波,项目依托单位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周金秋研究员,项目负责人景乃禾研究员,专项总体组戴建武研究员、时玉舫教授、谢欣研究员,专项监理组王贵海研究员、陈受宜研究员、马成研究员以及项目骨干等近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景乃禾主持。

  总结会上,景乃禾回顾了项目从酝酿立项直至结题总结的重要事件,概述了项目的成果产出与人才培养情况。周金秋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讲话。他指出,经过5年的实施,本项目凝聚了一支专业队伍,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领域内的影响力逐年递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亦将在研究所“十三五”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苏荣辉代表专项上级主管部门讲话,他提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先导专项是中科院首个先导专项,本专项的研究骨干是在目标导向的要求下实施项目任务。他建议,在目前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科研人员不要光“埋头拉车”,也要常常“抬头看路”,通过了解国家需求,思考基础研究的应用背景,争取把自己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国家重大需求领域里面。

  在两天的会议中,项目28个子课题逐一汇报了目标达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亮点工作情况等。项目研究骨干表示,先导专项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国家在整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对单个研究组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支撑;不同研究组之间也有许多互动、交流与合作,为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在逐一听取课题汇报之后,总体组与监理组专家指出,本项目是整个先导专项的基础研究部分,项目在过去5年中做出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开拓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拓展了干细胞的应用领域,成果丰硕且意义重大;同时,项目骨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学习、有机合作、优势互补的大型科研团队。最后,任小波指出,整个项目要在接下来的验收工作中做好工作成果的集成总结,迎接国家对首个中科院先导专项的验收,并为这支研究队伍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项目在过去五年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一批重大研究突破,其中3项成果(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揭示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证实单倍体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入选2011、2012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全景式描绘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三维分子表达动态图谱、 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首次建立哺乳动物的孤雄单倍体干细胞、30nm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解析等成果是对本领域传统经典理论的补充,进一步扩展了人们认知的疆域 。另一批研究突破正处于转化前沿,极具应用潜力,例如:发现乳腺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是潜在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新靶点;建立了肌肉干细胞体外长期扩增系统,为肌肉创伤、萎缩的细胞治疗获得提供了新技术;系统揭示了造血干细胞产生与分化的调控机制,为血液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基因等。

项目不仅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突破,在此基础上,在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学研究技术上也获得了若干重要的核心技术突破,建立了多项在再生医学应用中有重大意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源头创新性的核心技术。这些源头创新技术为进一步的规模化试验,形成标准提供了技术来源和理论指导。这些重要进展对我国干细胞研究和相关技术领域摆脱由于缺乏源头创新、简单重复国外的工作、只能处在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我国的人口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生化与细胞所)


相关话题/细胞 技术 科技 基础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