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其内涵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各种生命现象,不同的气候变化可以有不同的疾病表现。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一个“亢害承制”“胜复淫治”的过程,这不仅是气候的自稳调节过程,也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础。

我校基础医学院王庆其教授在继承中医气化研究大家方药中学术思想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中医学属于“气化医学”,详于气化,略于形质。他指出气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气化是指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交感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及其产生的现象。狭义的气化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及其产生的生理病理现象。气化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形式,五脏是人体气化活动的主要载体,阴阳之气交感相错互用是气化发生的根本机制,升降出入是气化运动的主要形式,阳气是气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是性命之化源。《金匮要略》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可以认为是指人体元气来复,气化功能得以康复通转,邪气驱散,疾病向愈。故治疗重在“调气”,即调节气化,以调其不调,从而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治疗目标。王庆其教授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广泛地用之指导临床实践,如运用“阳化气”理论指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用通阳化气除痹法治疗心绞痛,用补气升清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等,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正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王庆其教授的这一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这不仅是对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传承,更给出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范式,即遵循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要求,将名家学术思想精华与当代健康问题、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科技处、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