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传
詹红生(1964-),男,河南确山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西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分会委员,《中国骨伤》杂志编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器官纤维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颈椎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等的防治研究及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有:①系统整理研究治疗颈椎病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百项诊疗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②根据石印玉教授提出的“骨节错缝、气血不通、筋骨失和”为退行性颈腰椎病发病关键病机的观点,建立无创伤性家兔颈椎病模型,深入研究了手法及中药防治颈椎病的作用机理,获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③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研究,系统研究并部分阐明了中药综合改善骨骼质量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④完善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评价的技术方法,建立了相关的中药含药血清实验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规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⑤研究补肾、柔肝中药对软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阐释中药修复软骨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获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⑥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研制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6类新药——密骨胶囊,治疗骨关节病的新药软骨利和金力胶囊等中药制剂。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支撑计划、“973”、“863”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7项,获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69篇,主编或编写教材、专著15部(种),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入选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