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小传
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4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9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8-1991.8江苏省东台市城南中学和东台师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94.7起上海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课题组长、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已经指导和协助培
张庆华研究组开展人类基因组与疾病相关的研究,以人类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谱为对象,负责参与国内最早建立大规模cDNA测序工作体系,全长新基因的批量化克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的早期在我国最早克隆了300条新全长基因,并开展新基因功能的研究,发现其中部分的重要功能基因,如其中的makorin与胚胎早期神经和和造血系统发育密切相关,以及组蛋白的H3K36甲基化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等重要工作。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并开展了在白血病的诱导分化和药物治疗方面机制方面的基因表达谱研究;开展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和识别,并成为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技术,开展为全国和部分国际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服务工作。与相关的临床医疗单位合作,识别了一组人类功能基因可以进行人胃癌和胃炎在基因表达谱水平上的差异,从而可以进行在基因组水平上的胃癌辅助诊断。课题组还另外开展中药现代化机制研究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表达水平探索中药银杏灵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中药的有效性和有效成分的解释提供最先进的理论依据。识别了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和细胞的胆固醇代而发挥其独到的药物功能。
张庆华领导的课题组在PNAS、Genome Res、FEBSLetters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0余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报告,和组织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学术会议,其中国际转录组大会2005在上海生物芯片举行,参会人数300多人,到会的国际专业代表80多人,组织了国际报告50多个。在国家九五、十五期间都负责有“863”课题和重大专项,参加和负责的973课题和子课题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负责上海市的各级课题项目有多项。